淡蘭古道1#瑞芳車站#瑞侯自行車道 # 侯硐-弓橋社區#小粗坑古道 # 九份-頌德公園

 

下了好幾天的雨,整個台北溼悶,早晨醍來陽光普照,是個出門健行的好日子,在網路上搜尋看到現在新北市最夯的步道,應該是淡蘭古道°今日就從此開始今日行程°

 

淡蘭古道相關連結

 

🎯[淡蘭古道1]#瑞芳車站#瑞侯自行車道 # 侯硐-弓橋社區#小粗坑古道 # 九份-頌德公園

https://mayyy5438.pixnet.net/blog/post/291757276-

 

👣行腳記錄:

瑞芳車站#瑞侯自行車道 # 侯硐-弓橋社區#小粗坑古道 # 九份-頌德公園

IMG_20190503_115926 (1).jpg

IMG_20190503_120026.jpg

IMG_20190503_115957.jpg

瑞芳火車站走明燈三路至“瑞芳區民廣場”公車站。接上瑞峰橋,過橋往三爪子坑路行進

 

IMG_20190503_120638.jpg

IMG_20190503_120614.jpg

IMG_20190503_120200.jpg

從堤岸旁下階梯,延著基隆河旁,石階路步道行走,一個滿特别的情境,就是此地還有河岸邊洗衣池槽,洗衣的地方°

 

IMG_20190503_121532.jpg

IMG_20190503_121744.jpg

IMG_20190503_121649.jpg

石階步道到底,接上上岸階梯,往左三爪子坑路口的新柑橋,過橋接猴硐自行車步道

 

IMG_20190503_122447.jpg

IMG_20190503_123603.jpg

IMG_20190503_123803.jpg

IMG_20190503_124852.jpg

 

把舊鐵道整修為自行車道,讓瑞芳與猴硐之間的居民有運動及休間的步道,猴硐自行車步道

 

IMG_20190503_125159.jpg

IMG_20190503_125138.jpg

IMG_20190503_125338.jpg

三也磅空,磅空就是隧道,因舊鐵道整修為自行車道,自然隧道就會成為步道特殊景觀,規劃設計為其風格,給整條步道行走其間很有趣的景象

 

IMG_20190503_131748.jpg

IMG_20190503_130744.jpg

IMG_20190503_130536.jpg

走著走著,已到猴硐遊客中心,在此休息拍照,這裡有廁所,也有飲水機供應水

 

IMG_20190503_131823.jpg

繼續往前進,  過了甕仔潭橋,向左行

 

IMG_20190503_132705.jpg

IMG_20190503_132100.jpg

來到,猴硐採礦人家,密集居住的地區, 是一個社區為弓橋社區

 

IMG_20190503_133437.jpg

IMG_20190503_133937.jpg

IMG_20190503_133519.jpg

續行,來到小粗坑登山口,水泥石路,接泥土路,路况還算不錯°

IMG_20190503_133937.jpg

IMG_20190503_134214.jpg

IMG_20190503_134055.jpg

天氣好,就會變得悶熱,走起來較辛苦,還好都走在樹林中, 經過鐵橋1

 

IMG_20190503_134343.jpg

經過 鐵橋2

IMG_20190503_134952.jpg

IMG_20190503_134548.jpg

來到小粗坑分校遺址

IMG_20190503_135049.jpg

小橋流水,在此休息,用溪水洗把臉,真是透心凉

 

IMG_20190503_140654.jpg

來到當時採礦遺址,腹地特别寬廣,當時規模一定要不小°

IMG_20190503_141832.jpg

IMG_20190503_141649.jpg

信仰中心--山神廟

IMG_20190503_142950.jpg

到了鞍部,稍作休息,旁邊芒草中有個入口,休息完直上,芒草高於人,有時還會寸步難行,游走於草叢中,看到 三角點◼️

 

IMG_20190503_143310.jpg

回程到小粗坑山頂,可眺望著九份老街

 

IMG_20190503_144556.jpg

途中涼亭,稍作休息,一路走來都没遇到人(可能是平日),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位香港來的朋友,和他寒喧°

 

IMG_20190503_144903.jpg

來到瑞芳端-小粗坑登山口,天色巳晚

 

IMG_20190503_145017.jpg

頌德公園,往輕便路走,至九份老街(102縣道)坐公車

 

 

 

 

 

 

文章標籤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蓮太鲁閣#錐麓古道

#《錐麓古道》:

受到地理環境及法令限制,封閉多年的錐麓古道,經過艱辛萬苦的修復過程,目前僅開放3.1公里目前開放到3.1公里,只能「東進東出」。錐麓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殘留遺跡古道,長約10.3公里、海拔765公尺,最狹窄處路寬僅80公分,幾乎全由大理岩構成,沿途可飽覽太魯閣峽谷壯麗景觀。

 

🎀記得真真(Kelly)在閒聊之餘, 想去太魯閣挑戰“錐麓古道”,今年3/27~3/28我們剛好都有空檔時間,配合天氣睛朗,著手計劃此次錐麓古道”驚險之旅°

🌄晴天但帶著些許涼意,氣候還不算熱,感謝老天賜給我們晴天。(還不錯,下山出登山口,變天😄)


FB_IMG_1557151510575-01.jpeg

蔣經國先生的書畫老師—高逸鴻先生的書法兼擅四體,行書尤為精妙,在燕子口步道大理石岩層上留下「飛燕迎賓」四個大字,成了步道特殊景觀°

 

FB_IMG_1557151505092-01.jpeg

沿著立霧溪的觀賞大理石奇岩,走在燕子口步道,一路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建議配戴安全帽,行走時應隨時注意安全

 

FB_IMG_1557151535497.jpg

FB_IMG_1557151514845.jpg

錐麓吊橋,過錐麓吊橋後一路緩坡上登。路況還不錯,往巴達岡部落舊址續行°


FB_IMG_1557151543524-01.jpeg

巴達岡部落舊址。

 

 

FB_IMG_1557151549933-01.jpeg

巴達岡2號橋。

FB_IMG_1557151580885-01.jpeg

FB_IMG_1557151566189-01.jpeg

FB_IMG_1557151569292-01.jpeg

斷崖的乾溪溝, 地形較陡峭,需拉繩來輔助向前邁進°

 

FB_IMG_1557151587269-01.jpeg

FB_IMG_1557151590610-01.jpeg

過鐵橋後, 將進入錐麓大斷崖。錐麓大斷崖,沿途有繩索可攀附,基本上是安全。

 

FB_IMG_1557151604459-01.jpeg

FB_IMG_1557151596478-01.jpeg

在此處休息拍照

 

FB_IMG_1557151633933-01.jpeg

FB_IMG_1557151609588-01.jpeg

錐麓斷崖路段約500公尺,路基狹窄,需特別小心°

 

FB_IMG_1557151638594-01.jpeg

在崖邊向下望,垂直險惡的山壁,落差很大,驚心動魄°

 

FB_IMG_1557151668007-01.jpeg

FB_IMG_1557151675052-01.jpeg

錐麓斷崖全長500公尺,路段狹窄危險, 靠著步道內側行走,快速通過,遇到人員交會時,靜止不動,留意安全

 

FB_IMG_1557151683270-01.jpeg

錐麓大斷崖,回頭看看走過的路,非常欽佩先民所開鑿的斷崖古道,真實的呈現在眼前,鬼斧神工般的奇蹟。

 

FB_IMG_1557151686500-01.jpeg

立霧溪峽谷,壯觀的視野景觀,天然造景°

 

FB_IMG_1557151699124-01.jpeg

FB_IMG_1557151709708.jpg

自斷崖頂垂懸走來,以鑿洞埋設炸藥,斑痕可見,想像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

 

FB_IMG_1557151721114.jpg

難得來一次,壯觀的美景多駐留拍照留念。

 

FB_IMG_1557151725144-01.jpeg

太魯閣國家公園(錐麓古道),對於外國朋友來台灣是必遊之地,途中遇到親切的外國朋友, Matt Chiang就是其中之一,他長期在國外工作,趁探親機會,有空帶他外國朋友一起來走錐麓古道,沿途彼此互動很好,一路上聊得很開心,希望有機會能够再相約一起健行 °

 

FB_IMG_1557151728833.jpg

來到錐麓古道目前開放的終點站,想再前往!紀念碑(斷崖駐在所舊址)。

 

FB_IMG_1557151733286.jpg

錐麓古道結束,完成今日挑戰,期待全程開放時再來。


相關連結花蓮太魯閣 #小錐麓步道# 砂卡礑步道

https://mayyy5438.pixnet.net/blog/post/297035376-

 

🛑注意事項整理:

「錐麓古道」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內,有控管每日進入人數,(錐麓古道平日每天開放96人進入,例假日增至156人。)需先申辦許可(需「入園證」和「入山證」才可以進入,線上即可申請)。

🛑「錐麓古道」記事 :

2017/03/16 _ 開始收費囉!(需辦入園申請並現場繳費就可進入,全票200元,半票100元。)2018/06/18 _ 警政單位入山證申請取消。(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內,仍需申請入園證。)

2016年6月之前,進入錐麓古道需辦理雙證件(警察單位和國家公園管理處),現在,警察單位的入山許可證取消了,只需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入園證即可。(↑攀登錐麓古道不需再申請警政單位入山證,但因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內,仍需申請入園證。)

🛑「錐麓古道」步道情況:

目前「錐麓古道」僅開放0K至3.1K(東進東出),坡度略陡、階梯多,稍有難度,但有爬山運動習慣的人應可輕易完成,請自行斟酌體力。錐麓斷崖路段約500公尺,路基狹窄,需特別小心。

 

🚙交通資訊:

♦️台鐵:

去:太魯閣號278班次(七堵==>花蓮)

回:太魯閣號229班次(花蓮==>松山)

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tip

♦️租車:

摩托車==>阿里巴巴連鎖店(花蓮火車站前,有很多租車店,貨比三家不吃虧°)

https://m.facebook.com/alibabamoto01/

🚌另外交通方式 :

♦️搭乘公車:

可搭乘「台灣好行」太魯閣線公車-公車編號1133,或花蓮客運其他班次如1126,1141公車,於「花蓮車站」(花蓮遊客中心前)上車,於「燕子口」下車)

https://www.taiwantrip.com.tw/line/19

♦️自行開車:

將車開至燕子口附近舊路的「靳珩公園」附近停車,這裡來往車輛現在較少,再步行前往錐麓古道入口(台8線178.1K),購票後即可進入。)


 

 

 

 

 

文章標籤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北市新店區]

 

#和美山步道#碧潭水舞



map832.gif

〔參考網路]


 

第一段:和美山步道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1.國道1號➡下圓山交流道➡建國高架道路➡辛亥路➡基隆路高架道路➡環河路➡北新路➡新店路(步道入口在碧潭吊橋西岸)

🔖2.國道3號➡下新店交流道➡中興路➡北新路➡新店路(步道入口在碧潭吊橋西岸)


 

🚎大眾運輸:

捷運新店站➡步行往[碧潭風景區]過[碧潭吊橋]➡左手邊即可見到步道入口[和美山登山口]


 

🛑和美山又名碧潭山、大笨山,位於新店碧潭附近,海拔高度雖只有153公尺,展望卻是極好,可俯瞰碧潭的水光蕩漾,晴朗之時甚至可以將台北盆地盡收眼底。

除景色外,和美山的生態也豐富的另人驚訝,有原生植物、鳥類、蝶類、蛙類及昆蟲種類豐富外,每到四、五月更是滿山遍野螢火閃閃、盛況迷人,這樣的條件在都會區時屬難得可貴。

和美山步道」有山線、水線、和美山山頂、林間棧道、蝴蝶自然步道,這幾種多樣化的步道所構成,可以依據不同喜好方式組合。搭乘台北捷運新店線至新店站,出站左側可見碧潭風景區,步行5分鐘可達碧潭吊橋。

 

🛑步道規劃為2條,分為綠線(親山步道)及藍線(水岸步道),用欄杆的顏色來區分:

 

🔖綠線(親山步道,到和美山頂),步行時間約40分鐘°

🔖藍線(水岸步道,到新店渡口),步行時間約50分鐘°

 

和美山登山步道又能分為藍線親水步道與綠線親山步道,沿途能欣賞太白樓、真愛碼頭、雙心坪、箴言階梯、眺望平台、幸福碧潭樂園舊址、幸福廣場,以及和美山頂風光。

 

💢「和美山步道」有三個登山入口:

🔖西邊的碧潭吊橋:

過了碧潭吊橋,南端就可以在橋邊看到「和美山步道」入口大牌樓:

 

🔖從新店坐渡船到對岸從東邊的「林間棧道」上來,就會接到山線、水線分叉點。

 

🔖從碧潭吊橋南端的美之城社區進入和美山山頂,再下切山線、水線。


 

💢行腳記錄:

 

FB_IMG_1579419710475-01.jpeg

FB_IMG_1579419716761-01.jpeg

碧潭吊橋

 

FB_IMG_1579419721875-01.jpeg

FB_IMG_1579419727435-01.jpeg

和美山步道入口

 

FB_IMG_1579419733621-01.jpeg

IMG_7970-01.jpeg

⬆迎賓平台°

 

FB_IMG_1579419739441-01.jpeg

綠線親山步道,沿途石階梯路段°

 

FB_IMG_1579419746328-01.jpeg

⬆叉路沿途經過特殊造型的榕樹°

 

FB_IMG_1579419751761-02.jpeg

FB_IMG_1579419777268-01.jpeg

⬆抵達幸福廣場°

 

FB_IMG_1579419757936-02.jpegFB_IMG_1579419764173-01.jpeg

和美山(又稱碧潭山),海拔152M.三等三角點1005號°

 

FB_IMG_1579419770833-01.jpeg

⬆再回到幸福廣場°

 

FB_IMG_1579419785324-01.jpeg

FB_IMG_1579419792143-01.jpeg

FB_IMG_1579419797823-01.jpeg

雙心坪

 

f_6496006_1-02-01.jpeg

⬆林間棧道

 

FB_IMG_1579419804453-01.jpeg

FB_IMG_1579419810307-01.jpeg

⬆沿著藍線水岸步道,叉路邊有個俯瞰碧潭的觀景石階平台°

 

FB_IMG_1579419844866.jpg

⬆今日行腳記錄軋跡°


 

❇️回到碧潭吊橋,已到黄昏來迎接碧潭水舞表演❇️



 

第二段:碧潭水舞

 

 

FB_IMG_1579419836482.jpgFB_IMG_1579419829494.jpg

⬆3月8日~4月30日,每晚6點到8點30分,每逢整點和半點都可欣賞,精心挑選國內、外多首傳奇經典名曲,編織成6種不同風格的節目,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86076161511420&id=100003271698920

 

每個節目長度約6分鐘,在54天內分階段演出,每個節目具不同的曲風和水型交織出激昂、壯闊、喜悅、抒情、思念及柔美等不同的情緒主題,讓新店溪水舞動更曼妙的舞姿。

碧潭水舞每晚2種曲目交錯演出,率先登場的「The Mass」和「傾國傾城」將演出至3月31日,可同時感受到水舞氣勢磅礡及柔美浪漫姿態的多樣變化。

 

 

 

 

 

 

文章標籤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大縱走

 

劍潭支線
 
 

FB_IMG_1566472328693-01.jpeg

FB_IMG_1566472810607-01.jpeg

👣行腳記錄:
 
捷運劍潭站➡劍潭山➡老地方(臺字)➡文間山➡鄭成功廟步道➡大崙尾步道-➡金龍產業道路➡忠勇山越嶺步道➡忠勇山➡碧山巖➡圓覺寺步道➡大溝溪步道(南字)➡捷運大湖公園站
 
 

大縱走2.png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規劃了台北大縱走的活動,全程92公里,分七天走完。"提供與拓印柱「臺、北、東、西、南、北、大、縱、走、壯、遊、趣」12字合照後,即可至臺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兌換「全力以赴,一定成功」運動毛巾1條。
活動期間:107年09月17日起,至108年09月16日止。兌換運動毛巾的時間則至108年09月30日止,逾期後不予兌換。  
 
 
🐾行腳行程:
 
 

第一段

 

✳️劍潭➡老地方✳️

 

FB_IMG_1566472281016-01.jpeg

⬆劍潭捷運站2號出口,要往前走到地下道再過到對街,出對面地下道後直走,就會到登山口牌樓,台北大縱走的導覽圖在旁邊,指標則有縱走路線的標示。

 

FB_IMG_1566472285154-01-01.jpeg

⬆依循石階陡坡向上行走,縱走路線標示 非常清楚。

 

FB_IMG_1566472288366-01.jpeg

⬆叉路口,寺廟林立,晨起運動的居民很多,依指標左上續行,往市區觀景平台

 

P_20181025_083852_PN-01.jpeg

P_20181025_083928_HDR-01.jpeg

路徑交叉,左右會互通,指標明顯, 陡上接到木製棧道,市區觀景平台到了,遠眺台北市區°

 

P_20181025_084209_PN-01.jpeg

P_20181025_084320_HDR-01.jpeg

⬆循行,來到中央廣播電台圓山微波站,在此停留片刻,到處看看°

 

P_20181025_090425_HDR-01.jpeg

劍潭山三角點地點, 沿路要特别留意,沿途中要左叉方向,不是很明顯, 要注意標示, 取左往劍潭山。

 

FB_IMG_1566472300021-01.jpeg

 ⬆⛰️劍潭山二等三角點1064號,海拔高度153公尺
 

FB_IMG_1566472306777.jpg

FB_IMG_1566472310459-01.jpeg

⬆拍完照,原路回到主道續行, 縱走標示又出現了,往老地方的方向,有幾段陡上,路徑明確且有樹蔭蔽體,清新涼快, 有些樹木上掛了佛教飾物,别有一番味道°

 

1178119665-01.jpeg

復興廣播電台不取,續往老地方,有時也有往下,滿平緩路上, 陸續會經過好幾個這樣廢棄崗哨。 

 

P_20181025_092302_HDR-01.jpeg

⬆路上經過四美、六美,這裡標示七美,今天是平日人不多,廣闊的腹地,樹下有塊映象石碑有台灣形狀圖樣上有老地方3 個字,這裡就是"老地方"

 

FB_IMG_1566472328693-01.jpeg

⬆來到老地方觀景台處,平日人不多,剛好來一個穿著國旗T恤登山客,目標和我一樣和台北大縱走拓印柱"臺"字,互相幫助拍照,照完休息一下,觀景台眺望的風景,原來老地方別名是八美。



 

第二段

 

✳️老地方➡文間山✳️

 

FB_IMG_1566472318063-01.jpeg

FB_IMG_1566472334016-01.jpeg

⬆拍照完,沒有特別休息,續往前,趕往下一個行程文間山。這段路有特別標示為"固化土步道",說明以原有步道上的土質,加入固化劑凝固而成,是天然材質的步道。

 

FB_IMG_1566472314772-01.jpeg

FB_IMG_1566472320921-01.jpeg

⬆途中休憩遠眺觀音山°

 

FB_IMG_1566472337393-01.jpeg

⬆右下往通北街,不取。取前續行, 接到產業道路山徑,左方為營區, 往右,依縱走標示前進。

 

FB_IMG_1566472341438-01.jpeg

 ⬆前方只是有個空地但沒有路,依循路徑前進。
 

FB_IMG_1566472355821-01.jpeg

⬆走了好幾分鐘的小徑,都没有指標指示方向,續行才看到右方這標示往實踐大學、老地方小徑,繼續走產業柏油路。

 

FB_IMG_1566472345254-01.jpeg

⬆叉路左往東吳大學不取,續行柏油路,取左上,仍有縱走路線標示,往鄭成功廟步道口。

 

FB_IMG_1566472706726-01.jpeg

⬆路上也能見到縱走路線的官方指標,前往文間山°

 

FB_IMG_1566472709953-01.jpeg

 ⬆往文間山叉路取右,進入原始土路步道,依照官方指示指標。

 

P_20181025_102411_HDR-01.jpeg

⬆⛰️文間山,海拔高度184公尺,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因是長程健行,沒休息續往前行。

 

 

第三段

 

✳️文間山➡忠勇山✳️

 

1549611064-1295325444_n-01.jpeg

⬆續行來到文間山登山口,銜接至劍南路,對面涼亭休息補充水份, 休息完,取左 (劍南路)往鄭成功廟步道口°

 

1549611062-1060142657_wn-01.jpeg

⬆沿著柏油路,右側有叉路,有手寫標示往金面山稜線,今天以台北大縱走路線為主,續行柏油路,右上鄭成功廟不取,續往前。

 

1549611058-2932441598_wn-01.jpeg

FB_IMG_1566472735183-01.jpeg

⬆來到鄭成功廟步道口,有導覽解說圖,由柏油路轉為走石階步道,往大崙尾山方向。

 

FB_IMG_1566472738026-01.jpeg

鄭成功廟步道沿途綠蔭映然,走在石階步道上,就算正午微風吹拂,也蠻清涼,但一路 上下坡段,要調整腳步。

 

FB_IMG_1566472741226-01.jpeg

 ⬆續行縱走路線, 依循官方指標直行,這段石板路,有上有下但都不陡。路況還是很平緩,輕鬆行走,右往金面山,左往大崙尾山,取左,但先到棚子休息一下。
 

FB_IMG_1566472744281-01.jpeg

⬆沿著石板路行進,不久接上金龍產業道路。對面前方路續接往大崙尾山。

 

FB_IMG_1566472747358-01.jpeg

FB_IMG_1566472750580-01.jpeg

取右續往大崙尾山方向, 對面石楷梯,是往大崙尾山,不取,取前柏油路往忠勇山。

 

FB_IMG_1566472758681-01.jpeg

FB_IMG_1566472761479-01.jpeg

⬆沿金龍產業道路柏油路前近,來到4.5K~5K處。台北大縱走路線標示又出現了。

 

FB_IMG_1566472764394-01.jpeg

FB_IMG_1566472769655-01.jpeg

 ⬆到達忠勇山越嶺步道叉路, 停留一下仔細觀看導覽地圖,右叉往忠勇山步道。
 

FB_IMG_1566472772302-01.jpeg

FB_IMG_1566472782056-01.jpeg

⬆忠勇山越嶺步道大致上平緩好走,没有特別陡上陡下的路段,比較少人走,有些路段較溼滑。

 

FB_IMG_1566472774898-01.jpeg

FB_IMG_1566472778284-01.jpeg

 經過墓園,來到叉路,左接回柏油路,取前石階路。石階路後是平路。 

 

 

第四段

 

✳️忠勇山➡大溝溪親水公園✳️

 

FB_IMG_1566472787872-01.jpeg

FB_IMG_1566472790614-01.jpeg1535180715-3072477107-01.jpeg

⬆來到忠勇山、碧山巖平台叉路,右下往金龍寺,不取,取直行往內湖(碧山巖)。

 

FB_IMG_1566472794202-01.jpeg

⬆往碧山巖陡上的石階,來到忠勇山上的蔣中正站立銅像,拍個照,繼續前行°

 

FB_IMG_1566472797052-01.jpeg

PhotoGrid_1559823041414-01.jpeg

⬆離開忠勇山,路上有縱走官方指標。續行沿著石階路陡下,往碧山巖前往,來到碧山巖,休息補充水分。

 

FB_IMG_1566472807206-01.jpeg

⬆離開碧山巖,來到碧山路,右往鯉魚山步道,前行再取右則往圓覺寺步道。走柏油路下行來到圓覺寺,前方便是圓覺寺步道,續行可接圓覺寺。

 

IMG_20190602_115439-01-01.jpeg

續往前陡下石階步道。長長陡坡而下,來到鯉魚步道叉路口,不取,繼續前行°

 

FB_IMG_1566472799903-01.jpeg

FB_IMG_1566472804234-01.jpeg

⬆直到圓覺瀑布為止,圓覺瀑布停留片刻,拍照到此一遊。 經小拱橋前行而下。

 

FB_IMG_1566472810607-01.jpeg

IMG_20190602_150641-01-01.jpeg

⬆來到大溝溪親水公園廣場,大縱走的拓印柱便在右方,台北大縱走拓印柱"南"字,請人幫助拍照,照完休息一下,往前這條直走便可到捷運大湖公園站。十分鐘後便走到大湖捷運站,完成本次的行程。 

 

 
相關連結完整版
 
 
 
 
 
 
 
 
 
文章標籤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縣#頭城鎮

 

#桃源谷步道(大溪線

 

107/12/22
#大溪車站#大溪河濱公園#蕃薯寮山#桃源谷#灣坑頭山#草嶺古道啞口#客棧遺址#護管所#大里天公廟#大里火車站
 
貢寮桃源谷.jpg
 
(參考網路)
 
 
👣行腳記錄:
 
宜蘭大溪火車站➡大溪河濱公園➡桃源谷大溪線步道登山口➡蕃薯寮山➡廁所➡土地公廟➡桃源谷雨量測報系統➡桃源谷最高點➡石觀音寺步道叉路➡灣坑頭山➡吾居吾墅叉路➡四方亭➡草嶺古道啞口➡客棧遺址➡大里天公廟➡宜蘭大里車站
 
🛑交通資訊:
🚗開車:
台北出發➡北二高北上16K處接國道五➡國道五頭城交流道下➡右轉台2庚約3.6K➡台2庚0K後➡接台2線136K➡台2線123K左轉➡大溪河濱公園停車場。
 
🚎火車 :
區間車➡大溪車站下車➡左轉台2線濱海公路走約八百公尺➡大溪河濱公園。
 
🐾行程記錄:
 
 
✳️第一段:大溪車站➡桃源谷✳️
 
 

20180416144553_91-01.jpeg

坐台鐵區間車,至大溪車站下車, 出站左轉沿著台2線濱海公路(約800公尺)前行°

FB_IMG_1565006863701-01.jpeg

FB_IMG_1565006870307-01.jpeg

FB_IMG_1565006867288-01.jpeg

大溪河濱公園整裝起登,有登山步道簡介導覽牌所在的登山口,取左登山石階步道。
 

line_122217106911865-01.jpeg

沿石階而上,來到附近農家的菜園路,續行來到小拱橋,旁有個小公園,有人在那休息。
 

line_122192754451198-01.jpeg

line_122209953091972-01.jpeg

大溪河濱步道上桃源谷,是長長陡升石階,需調整步伐及呼吸,途中就有好幾段,要靜下心慢慢來走。
 

FB_IMG_1565006889726-01.jpeg

FB_IMG_1565006872927.jpg

今天(平日)走大溪河濱步道的人不多,繼續另一段長陡石階,一路陡上,來到一處平坦的休息處,遠眺前方龜山島,清晰可見,可稍 緩解體力。
 

FB_IMG_1565006969999-01.jpeg

到了蕃薯寮山,做第一次休息。此處約在大溪河濱公園算起2.6公里處。蕃薯寮山,海拔高度456公尺。三等三角點1120號基石。短暫休息喝喝水,繼續前行。
 

PB290058 (1)-01.jpeg

重新出發,來到土石路段,走在樹木掩蔽處還蠻涼快。公廁處有許多山友聚集休息。這是中途唯一廁所,不然就要到大里才有廁所,去小解一下,休息後續行。
 

R9258988-01.jpeg

桃源谷牛隻群還蠻多,防止牛隻到稜線上的牛擋石,以防止牛隻超過警界線。
 

1001204-75-01.jpeg

接下來沿途就較輕鬆了,沒有太多陡坡。到了土地公廟,鹿窟尾尖叉路,此處在大溪河濱公園算起4.1公里處,到土地公廟休息喝喝水,右上則是桃源谷續行之路。
 

FB_IMG_1565006986182-01.jpeg

FB_IMG_1565006952460-01.jpeg

前方為鹿窟尾尖叉路,休息完畢往桃源谷續行。陡上一小段後到了氣象局桃源谷雨量測報系統。
 

FB_IMG_1565006939295-01.jpeg

FB_IMG_1565006942099-01.jpeg

晴空萬里,整條山徑明顯現出,使得整個人心曠神怡°
 

FB_IMG_1565006914932-01.jpeg

FB_IMG_1565006955641-01.jpeg

今日天氣晴空萬里沿途林相蒼鬱,景色優美,視野廣闊。到達憩息凉亭,蠻多人在此休息°
 
 
✳️第二段:桃源谷➡草嶺古道啞口✳️
 

FB_IMG_1565006901980-01.jpeg

FB_IMG_1565006895541-01.jpeg

山徑陡下後,正式進入桃源谷範圍,大溪河濱公園步道到此的5公里結束。接下來往草嶺古道啞口4.5公里,屬大草原土路山徑。
 

FB_IMG_1565006936251-01.jpeg

FB_IMG_1565006994863-01.jpeg

沿途走在稜線,一片大草原,望眼過去,一望無際,各路線上來的登山客在大草原拍照合影°
 

FB_IMG_1565006945016-01.jpeg

FB_IMG_1565006878894-01.jpeg

循著黃土路,續行往右邊繼續上稜線,路跡明顯,繼續沿路徑前進。
 

FB_IMG_1565006905512-01.jpeg

一段上坡路,看到了桃源谷最高點,有時海天一線,有時綠意盎然草原,景致美麗。
 

FB_IMG_1565006899258-02.jpeg

到了石觀音寺步道叉路,向前行往啞口方向,雖不是桃源谷上的草原,走在稜線到處都覺得景色優美。
 

FB_IMG_1565006876276-01.jpeg

11000142-01.jpeg

遠處好多休息的牛群,防止牛隻到稜線上的擋石。 剛好遇到牛群走上石階路,牛群中有小牛,母牛擋在石階路,先讓牛群,我們繞到而行。
 

FB_IMG_1565007004800-01.jpeg

FB_IMG_1565007002505-01.jpeg

FB_IMG_1565007010245-01.jpeg

再一路陡上到高點,遠眺四方,視野廣闊,景緻優美。
 

PhotoGrid_1565074402572-01.jpeg

達到灣坑頭山,海拔高度616公尺,二等三角點1181號,是桃源谷稜線上最高點。 與山友熱心互相幫忙拍照,與灣坑頭山合影。
 

FB_IMG_1565007000214-01.jpeg

FB_IMG_1565006932781-01.jpeg

與山友小聊一下,離開灣坑頭山,來到吾居吾墅叉路,續往啞口方向前進。
 

FB_IMG_1565009327135-01.jpeg

FB_IMG_1565009314105-01.jpeg

⬆到達單面山涼亭,啞口平台也快到了°

 

line_220934985550582.jpg

FB_IMG_1565013059577-01.jpeg

到達草嶺古道啞口,整個行程已經快完成,心情也更好,虎字碑來的遊客很多,整個啞口平台腹地滿滿人。拜完土地公繼續我們的行程°
 
 
✳️第三段:草嶺古道啞口➡大里車站✳️
 
[草嶺古道]連結
 
 
 
❤️等候火車,完成今日的行程,非常感謝天公伯給個好天氣,走起來蠻順利° 💖
 
 
 
 
 
文章標籤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隆市暖暖區]

 

 #十分古道#五分山步道#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荖寮坑古道)


 

💢十分古道和荖寮坑煤礦的發展密切相關。荖寮坑煤礦的工人大多為平溪、十分寮的居民,平日就是經由十分古道往返兩地。步道沿途可見石厝、梯田遺跡。

 

💢五分山(H757m),又名滴水大尖或粗坑口山,位於新北市瑞芳區與平溪區交界處,臨近基隆市境,海拔757公尺,有1065號二等三角及1038號三等三角點基石各一顆,為台灣小百岳之一。一○三八號。近山頂處有2個球形氣象台,為五分山的明顯地標

 

💢荖寮坑原名為腦寮坑,位在基隆暖暖的東南方,東勢溪上游,海拔高度350公尺,與新北市的瑞芳、平溪相鄰。顧名思義,「荖寮坑」當地人原稱「腦寮坑」,腦即樟腦,腦寮則為採伐樟木、提煉樟腦之臨時住所,之後「腦寮坑」逐漸轉音為「荖寮坑」。後來樟樹伐盡,當地開始種植大菁、茶葉,之後發現煤礦,但受限於法令規定禁止開採。


💢“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步道風景”荖寮坑有兩條步道入口,一條是淡蘭古道暖東舊道,也稱為十分古道。另一條是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步道。兩條步道相連環接成O型步道,也可由十分古道接上五分山步道°

 

🛑交通資訊:

 

🚙開車或騎摩托車:

國道一號下八堵交流道(瑞芳、暖暖方向)後,沿著水源路過水源橋後,直行接東勢街,沿暖東峽谷指標(荖寮坑園區也有),約3km左右的產業道路盡頭即是步道入口。

停車空間不大,暖東產業道路的路寬不大,必要時可能得找產業道路路邊較寬的地方停好車,再步行上山。

 

🚌公車:

於基隆火車站或七堵車站前搭乘603號公車於「暖東峽谷站」下車,步行約45分鐘即可抵達。(抵東勢坑產業道路盡頭,就是暖東舊道的入口)

 

🎯基隆客運:

http://www.klcba.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pageID=488

 


檢視較大的地圖


 

週邊景點相關連結

🎯十分古道#五分山#姜子寮山

https://mayyy5438.pixnet.net/blog/post/291931052-

 

 

🐾行腳記錄:

 

600_1893686_2-01.jpeg

⬆在往十分古道和荖寮坑會經過暖東峽谷,可到裡面的先去上洗手間°暖東峽谷位於基隆市暖暖區東勢坑。受到東勢溪的溪水沖蝕,從上游一直延伸下來都是峭壁溪谷的景觀,成為一種踏青、郊遊的地方。

 

1472005074-3773669870-01-01.jpeg

步道的入口旁,有搭建涼亭,供登山踏青遊客在此稍作歇息;還有棵茄苳老樹,下方小廟為茄苳媽宮。樹下也有石椅、石桌,乘涼休息。

沒有廁所,要進登山口前有座流動廁所,大家可以在此解決廁所問題,不用在橋下就地找掩蔽了。

 

FB_IMG_1557587683018-01.jpeg

⬆由淡蘭古道暖東舊道入口處起登

「淡蘭古道暖東舊道是淡蘭古道其中一條支線,是從前淡水廳(台北)與噶瑪蘭廳(宜蘭)間之商旅通道。經過整修後重現此步道,提供喜愛登山健行民眾體驗先民早期爬山越嶺的辛勞及自我挑戰,是一條具歷史意義的古道。」

 

FB_IMG_1557587690767-01.jpeg

FB_IMG_1557587694172-01.jpeg

東勢坑溪清澈潔淨,可見魚兒游來游去,蛙類嗚叫,往十分古道前進,天氣晴朗炎熱,水量減少,安全無虞,迅速通過便橋°

 

FB_IMG_1557587726443-01.jpeg

⬆陽光在樹林中側身照射進來,氣溫漸漸變熱°

 

FB_IMG_1557587729449-01.jpeg

上接五分山步道,沿路都有淡蘭古道暖東舊道里程樁指標°

FB_IMG_1557587739126-01.jpeg

⬆循著石階步道陡上,是此段古道較陡升一段,步道有護繩,基本是安全,但下雨的話,要小心行走

 

FB_IMG_1557632741630-01.jpeg

⬆導覽指標旁,在嶺頭福德宮後方,有個小山頭為頂子寮山,有機會也可以去探訪一下。

 

FB_IMG_1557587742235-01.jpeg

⬆嶺頭福德宮這裡有個涼亭可休息,在這遇到一位大哥,每天都來士地公這打掃除草, 真有心,這個涼亭還不錯,登山者在這可休息小歇一下,也讓這個石頭小土地廟可以擋風遮雨。

 

FB_IMG_1557632716459-01.jpeg

「五分山步道」別名為「小萬里長城」步道,因步道有如中國萬里長城般蜿蜒在山脈稜線上,終點有一顆白球為氣象雷達站,五分山山頂視野極佳,可遠眺瑞芳和基隆港的山海景致一覽無遺°

 

FB_IMG_1557632720265-01.jpeg

五分山步道稜線上的石階步道,寬闊 視野好,且步道起伏不大,平緩好走°

 

FB_IMG_1557632723632-01.jpeg

⬆五分山步道沿途都有指標里程柱°

 

FB_IMG_1557587758367-01.jpeg

⬆隨著五分山步道漫步走著,秋芒盛開隨風飄散搖曳,景緻非常美°

 

FB_IMG_1557587763664-01.jpeg

沿途都有涼亭,提供登山客休息, 在此休息片刻°

 

FB_IMG_1557587766467-01.jpeg

五分山芒花正開,適合賞芒季節在秋天,結合尋幽訪古、健行懷舊的行程。

 

FB_IMG_1557587770740-01.jpeg

FB_IMG_1557587796692-01.jpeg

天氣晴朗,風和日麗,很適合登山健行活動°

 

FB_IMG_1557632726954-01.jpegFB_IMG_1557587802504-01.jpeg

⬆芒花在山巒間隨風搖曳,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FB_IMG_1557587812739-01.jpegPhotoGrid_1557640595094.jpg

山頂上的白色圓球氣象站,是五分山的最大特色,在瞭望亭前,玩起魔球變變變, 寬闊的視野,更會讓你永難忘懷° 而每當秋天來臨,五分山會佈滿黄色芒草天氣晴朗時在五分山頂可遠眺遼闊的壯麗景觀,山海一線景點皆可盡入眼底。

 

FB_IMG_1557587873544-01.jpeg

⬆「台版萬里長城」,蜿蜒於五分山的山稜支線,是一條海拔不高且坡度平緩的郊山等級的步道,有如萬里長城綿延不絶°

 

PhotoGrid_1557640734883-01.jpeg

⬆⛰️五分山(H757m),又名滴水大尖或粗坑口山,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與平溪區交界處,臨近基隆市境,海拔757公尺。五分山的位置位於新北市平溪、瑞芳和基隆暖暖之間,是台灣的小百岳之一有1065號二等三角及1038號三等三角點基石各一顆。近山頂處有一球形氣象站,為五分山的明顯地標°

 

FB_IMG_1557587884560-01.jpeg

⬆步道沿著稜線而上,由遠處觀看就像是萬里長城般壯觀,這次造訪正是芒花盛開的季節,也為這條步道增添了不少的風采。

 

FB_IMG_1557632737886-01.jpeg

⬆這裡三叉口, 直走步道, 不往“龍門山”山徑走, “五分山西峰”就從此進入,⛰️五分山西峰(740 峰) 無基石,下山途徑,腳步加快°

 

20180213031_G-01.jpeg

⬆回程來到十分古道和荖寮坑三叉口,接上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荖寮坑古道)°

 

FB_IMG_1557632746837-01.jpeg

⬆五分山步道接到暖東舊道(十分古道)三叉口,接左荖寮坑古道步道,左邊則可回到荖寮坑。

 

FB_IMG_1557632750907-01.jpeg

(遺址一)斑駁解說牌,  說明三合院遺址發展歷程°

 

FB_IMG_1557632754134-01.jpeg

⬆猴子(猴歡喜)介紹牌是“荖寮坑古道”特殊的標記。植物解說牌,沿途許多, 讓登山健行下,更了解植物種類。

 

FB_IMG_1557632757613-01.jpeg

⬆木棧道往前走,沿途有相當多的老石厝與聚落遺跡。棧道外有非常多植物物種發展情況。

 

FB_IMG_1557632761165-01.jpeg

⬆棧道旁的八芝蘭竹, 垂落飄渺, 美感十足。

 

FB_IMG_1557632764262-01.jpeg

⬆來到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荖寮坑古道)的最高點,先去辦公廳等遺跡看看。步道盡頭往右下階梯接礦場辦公廳舍遺跡,鍋爐間與排煙道遺跡。

 

PhotoGrid_1557640983907-01.jpeg

大菁的花朵,紫藍顏色。大菁是藍染植物,在當時也是高價值經濟作物,作為染料的植物,荖寮坑先民種植大菁(馬藍屬)的年代比煤礦開採更早,沿途都是菁礐現場,但已經是難以辨認。

 

FB_IMG_1557632767280-01.jpeg

步道來到以碎石與棧道為主,相當好走,雨天走木棧道注意濕滑。

 

FB_IMG_1557632770665-01.jpeg

⬆木棧道沿著東勢坑溪而行,即使夏日造訪,想必也是清涼。

 

FB_IMG_1557632583256-01.jpeg

⬆回到茄苳媽宮停車處,換裝後取車賦歸, 完成此次十分古道、五分山步道、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荖寮坑古道) 探循先民遺跡古道°

 

 

🛑鍋爐間的石砌支柱。“東山煤礦”開採初期是以水平坑道採自然通風的方式進行開採,而後開採量增加,改以斜坑增加開採範圍,必須引進機械動力。於1875年購置鍋爐設備,以石砌支柱建造鍋爐間,同時以溝渠引“東勢坑溪”的水進入儲水櫃,供鍋爐設備使用。


 

🛑排煙道遺跡。排煙道又稱做倒地煙囪,主要是用來排放鍋爐所產生的濃煙。在靠近鍋爐的這段以倒Y字形建造,讓兩組鍋爐排煙時不會因為相互作用產生濃煙亂流。排煙道的施工主要是順著山勢挖掘,並以石材為排煙道襯砌,挖掘至半山腰再以紅磚建造直立式排煙口,避免山谷濃煙密佈,維持礦區的空氣清新。底下相片右邊的孔洞,不知道是否為當年排煙道其中一個倒Y字形接口。

 

 

 

 

 

 

 

 

 

文章標籤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大武山# 百岳

 

憶起去年11月北大武山之行,非常感謝好同學“萬慶”及其賢内助“啓月”邀約、熱情招待,讓我們倍感溫馨,在此謝謝你們°

這次是參加南台灣“東方足跡”商業團,很高興認識了許多登山好友: 萬慶,潘帥,志程,童童,山慧姐,“神力女超人”美芳, Show Kuo….等初見好友,對我不離不棄到處征戰的同事:明毅、輝民, 還有一位靈魂人物“東方大哥”是此次嚮導,在他的帶領下從無冷場,更把隊伍行進安全控制的很好, 讓大家安全無疑°

最給力就是這三天二夜的天氣,天象雖然多變,没下雨,造就了無限美景,

展望絕美,鐵杉、雲海、雲瀑、夕陽美景,享雲海日出,鐵杉美~~~~

 

🛑北大武山:位處於台灣的屏東縣瑪家鄉、泰武鄉與臺東縣金峰鄉交界,也是大武地壘的最高峰,標高3,092公尺,為中央山脈南段最高峰,也是南台灣屏東縣境內唯一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中央山脈百岳位居最南者,又因為在南北30公里的中央山脈主稜上,沒有一座比它更高的山峰,所以特別的巍峨高聳,故有「南台灣屏障」之稱。

北大武山是排灣族及魯凱族的聖山,北大武山不但名列在台灣百岳之中,同時也是台灣五嶽之一:北大武山與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合稱「五岳」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氣勢磅礡,雄霸南台灣°

 

1544747055870.jpg

FB_IMG_1557236485812-01.jpeg

泰武起登,新登山口停車,<大武山休閒農場服務山友>招牌。步行緩陡上第一段高繞,上接水泥產業道路(順產業道路回新登山口停車處),順水泥產業道路緩上。

 

P_20181211_112915_HDR-01.jpeg

接上舊登山口,日湯真山三叉路口,直上往日湯真山,<大武山新登山口1.3K&舊大武山登山口1.5K>指示牌

PhotoGrid_1557240524879-01-01.jpeg

抵達舊登山口,檢查哨查驗證件,舊登山口旁通往廁所的小徑,是棟溫馨森林小木屋就是廁所,門口有幅對聯:『門迎天下急先鋒』『戶送逍遙一身輕』,橫批:『浩瀚大武廣結善緣』😄😄😄

 

1544849524257.jpg

FB_IMG_1557236545241-01.jpeg

1544790791212-01.jpeg

3.8k觀景台--喜多麗斷崖(等待美景出現)

 

1544790739245.jpeg

和萬慶同學,欣賞落日餘暉及台灣最漂亮的雲海、雲瀑。

 

FB_IMG_1557236536208.jpg

喜多麗斷崖(經緯度座標:北緯22度36分53.2秒,東經120度44分18.6秒,即北大武山登山步道約3.8K,海拔高度約2,150公尺)

(感謝潘帥的美照)

 

FB_IMG_1557236530262.jpg

FB_IMG_1557236524121.jpg

最令人難忘的美景就如棉絮般的雲海、雲瀑景觀,日落時分,美景格外動人,有「落日晚照」之稱。

 

FB_IMG_1557236517036.jpg

FB_IMG_1557236533432.jpg

FB_IMG_1557236539537.jpg

雲海、雲瀑、夕陽美景絕對讓人流連忘返!

PhotoGrid_1557277342079.jpg

山莊約可容納45人,睡墊相當厚,不用自備。水源充足,建有炊事房及厠所,屋後下方有瀑布可欣賞。

 

PhotoGrid_1557317727837.jpg

帥氣協作“阿賢”在幫大家準備晚餐

 

PhotoGrid_1557241057837-01.jpeg

檜谷山莊,檜谷山屋水源充足設備完善,此行2晚住帳篷~~

 

FB_IMG_1557236582659.jpg

西大武山登山口,【西大武山】又稱下大武山,山字森林三角點,海拔1894公尺西大武登山口不明顯,只有登山布條。此行是隨登山團體, 團進團出原則, 雖說不遠,走的人不多,路跡也不太明確,有機會再走走~

 

FB_IMG_1557236574100-01.jpeg

山勢雄偉,其擁有的台灣原始鐵杉林及特有樹種,高大挺拔,更是高山一絕。

 

FB_IMG_1557236557862.jpg

天色已漸亮,稜步道緩坡上行,曙光漸露,雲層深厚,曙光微露,另外的美

 

FB_IMG_1557236563112.jpg

FB_IMG_1557236567284.jpg

沿途展望絕佳美景,鐵杉、雲海, 夕陽壯觀景象,讓人留連忘返

 

P_20181211_155934-01.jpeg

今日我最酷---“東方大哥”

 

1544747300251.jpg

義勇軍碑+大武祠(休息),準備攻頂

 

1544746709343.jpeg

北大武山三角點,180度的展望,山頭突出有如仙境~~大夥攻頂成功

 

FB_IMG_1557236580034-01.jpeg

FB_IMG_1557236570919-01.jpeg

山頂祼岩,視野特佳,崇山峻嶺連綿, 步步驚心動魄

 

FB_IMG_1557236555127-01.jpeg

下山~~

 

FB_IMG_1557236576767-01.jpeg

“紅檜巨木”,壯碩巨大、高聳入雲,係北大武之地標;神木已被圍起木板圍籬,取照後續下行。(感謝潘帥的美照)


FB_IMG_1557236552295-01.jpeg

回檜谷叉路,行與稜線步道上,令人心生畏懼,行於崩塌地形更加恐懼,陡峭坡攀爬,有岩壁已釘上∩型鐵條,更加安全好走,行進間還是要確認穩固性°

1544849369165.jpg

大夥一起努力繼續往前行

 

FB_IMG_1557236592301.jpg

【北大武山】一等三角點,台灣五嶽之南嶽,百岳第092號,海拔3092公尺;腹地不大是一塊峋嶙崢嶸的大岩稜,環伺於南台灣,站於岩頂可眺望中央山脈及玉山山脈之百岳名山,甚可遠望台灣海峽及太平洋海岸線;氣勢磅礡,雄霸南台灣°最令人驚豔的美景則是秋、冬季的雲海。(感謝潘帥的美照)





 

 

 

 

文章標籤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大縱走]

 

南區茶香大縱走



 

👥今日成員:

 

權哥、輝民、以忠、明毅

 

20181108_185211-COLLAGE-01.jpeg

20181108_185315-COLLAGE-01.jpeg

2018/11/8
💢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規劃了台北大縱走的活動,全程92公里,分七天走完。"提供與拓印柱「臺、北、東、西、南、北、大、縱、走、壯、遊、趣」12字合照後,即可至臺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兌換「全力以赴,一定成功」運動毛巾1條。"。活動期間:107年09月17日起,至108年09月16日止。兌換運動毛巾的時間則至108年09月30日止,逾期後不予兌換。

 


檢視較大的地圖

 

 

 

🐾行腳行程:

 

➡捷運木柵動物園(棕15)

➡指南宮步道

指南宮綠光平台印 (遊字)

➡大成殿步道

➡茶展中心步道

➡捷運貓空纜車貓空站

樟樹步道彩雲亭印(趣字)

➡銀河洞瀑布(加碼段)

➡樟山寺

➡飛龍步道

➡飛龍步道(政治大學入口)

➡政大公車站


 

👣行腳記錄:


 

第一段行腳行程

 

指南宮步道➡指南宮纜車站

 

165171520_x.jpg

PhotoGrid_1583234476286.jpg

捷運木柵線動物園2號出口集合,搭公車(棕15)至政大°

 

1186839211-01.jpeg

⬆台北大縱走的官方指標便在校門口外左邊人行道上。沿著政大指南路3段33巷,跟著指標走人行道往指南宮步道。

 


1410929708-1931821267_n-01.jpeg

⬆續行,沿著馬路前行,抵達指南宮步道牌樓°沿著路徑向前行,續取石階步道。


P_20181108_084156_PN-01.jpeg
一路到指南宮皆足石材階梯,共需爬1346階左右。


P_20181108_084302_HDR-01.jpeg
沿途一直到指南宮,會經過許多民宅,且是沿路散居居民,種植許多菜園,不是只一兩處。


P_20181108_084453_HDR-01.jpeg
⬆路上許多處有石燈籠、石獅,石碑上刻著敬獻者姓名°


P_20181108_084802_PN-01.jpeg
P_20181108_085123_HDR-01.jpeg

陡長石階步道,緩緩向上,今日氣溫算溫和,大多感覺輕鬆,完全無需休息。

 

P_20181108_090814_MT-01.jpeg
P_20181108_091525_HDR-01.jpeg

⬆依著指標導覽圖行走,來到指南宮叉路,轉而上行指南宮,兩側皆有階梯,直達指南宮入口。


P_20181108_092136_HDR-01.jpeg
P_20181108_091843_DF-01.jpeg

⬆來到指南宮四周看看,先跟衆神參拜,沒有看到大縱走的標示,先在此休息,補充水分,洗水間洗滌。

 

P_20181108_092507_HDR-01.jpeg

P_20181108_092522_HDR_1-01.jpeg

⬆循著簷下,走廊明亮好行,從凌霄寶殿後方方位前往°

 

P_20181108_093433_HDR-01.jpeg

P_20181108_094331_PN-01.jpeg

來到纜車指南宮站, 如果不想走指南宮步道的話,可以搭纜車到此。


P_20181108_093709_HDR-01.jpeg
⬆纜車指南宮站旁便是有台北大縱走拓印柱的綠光平台。

 

P_20181108_093852_HDR-01.jpeg
FB_IMG_1566472133353-01.jpeg

⬆大家在此休息,和指南宮綠光平台印 柱合影(遊字)、 我用自製拓印本拓印°


 

第二段行腳行程

 

指南宮纜車站➡大成殿步道

➡茶香環狀步道➡貓空纜車站

 

P_20181108_094417_PN-01.jpeg

P_20181108_094630_HDR-01.jpeg

⬆離開指南宮續行大成殿步道,有大縱走指標取右走(指南路三段)。

 

P_20181108_094723_HDR-01.jpeg

P_20181108_095154_HDR-01.jpeg

沿著柏油路行進,右側到此叉路,大夥看著導覽圖研究一下,依距離來說是大成殿步道(官方指標:纜車指南宮站到大成殿步道口0.3公里)。

 

P_20181108_095227_HDR-01.jpeg

⬆大成殿步道是陡下一段步道,這段步道因在林間碎石士路,較溼滑行進間小心°

 

P_20181108_100215_HDR-01.jpeg

⬆抵達大成殿步道登山口,有導覽圖及台北大縱走指標°

 

P_20181108_101024_HDR-01.jpeg

⬆接上柏油路,沿路再上 前往茶展中心步道叉路,取右接上階梯,右側寫著"茶香環狀步道",亦有官方指標標示往茶展中心。

 

P_20181108_101450_HDR-01.jpeg

P_20181108_103044_HDR-01.jpeg

茶香環狀步道"步道維護得不錯,沿路景緻優美°來到叉路,下土路看看,另有一片天空,瀑布溪流,可在此泡腳戲水,沒在此逗留,原路折返°


P_20181108_103232_MT-01.jpeg
⬆接回步道,左方有個石神廟指標,不取,續往前壺穴平台,沿途牆上當地居民都佈設許多茶葉、稻米等映象圖案,也有說明地方特色的簡介。

 

P_20181108_103744_HDR-01.jpeg

P_20181108_103823_HDR-01.jpeg

⬆續行前進,叉路。右上土地公廟,前行壺穴步道,兩路後可互通。來到一個特色性吊橋“壺穴吊橋”,在此拍照留念,橋旁有休憩平台,長木製椅,供休憩賞壺穴。

 

mkhspd18s-01.jpeg
⬆出茶香環狀步道到登山口,旁有福德祠,在此休息°

 

P_20181108_105745_HDR-01.jpeg

P_20181108_105834_HDR-01.jpeg

⬆續行,有個休息涼亭,可遠眺茶園區,左行茶展中心步道銜接柏油路,前往茶展中心、纜車貓空站。


 

第三段行腳行程

 

貓空纜車站➡樟樹步道

➡銀河洞瀑布

 

 

P_20181108_113633_HDR_1-01.jpeg

P_20181108_114152_HDR-01.jpeg

P_20181108_114303_HDR_1-01.jpeg

⬆ 沿著產道續行,已進入貓空區域,貓空纜車站前的小吃攤,到達貓空纜車站,照完相即走,往樟樹步道方向。

 

FB_IMG_1566392073912-01-01.jpeg

P_20181108_114752_HDR_1-01.jpeg

⬆路上會經過木炭窯遺址步道,不取°取右往樟樹步道。

 

P_20181108_114627_HDR-01.jpeg
⬆進入樟樹步道登山口前民宅,阿婆剛好買點熱食,嘴饞吃個烘蕃薯 。

 

FB_IMG_1566392042555-01-01.jpeg

FB_IMG_1566392045114-01-01.jpeg

⬆正式進入樟湖步道登山口,屬於親子步道,輕鬆好走°

 

P_20181108_115238_HDR-01.jpeg

P_20181108_122603_HDR-01.jpeg

⬆沿著指標步行於石板路,途中還有一些田園牛隻耕耘的裝置°整個步道區域也設立涼亭,供休憩聊天°

 

FB_IMG_1583242068881.jpg

P_20181108_115446_HDR-01.jpeg

⬆抵達樟樹步道上的涼亭--彩雲亭,有健行者在彩雲亭涼亭休憩午餐°樟樹步道彩雲亭印(趣字)拓印柱,拍照拓印。
 

FB_IMG_1566392051569-01-01.jpeg

FB_IMG_1566392054874-01-01.jpeg

⬆繼續前進,來到叉路,想說時間早,跟夥伴們,提議加碼銀河洞越嶺步道賞瀑布°

 

P_20181108_124038_HDR-01.jpeg

⬆叉路口,右側是銀河路,不取°續行往銀河洞越嶺步道°

 

P_20181108_130214_HDR-01.jpeg

P_20181108_130532_PN-01.jpeg

⬆步道前段為土石路溼滑,漸漸轉入泥濘路,小心翼翼快步前行°

 

P_20181108_130717_HDR-01.jpeg

P_20181108_130838_HDR-01.jpeg

P_20181108_130948_HDR-01.jpeg

P_20181108_131407_PS-01.jpeg

抵達銀河洞瀑布,平日遊客也很多,是個熱門的健行步道°停留拍照後,原路折返°



 

第四段行腳行程

 

銀河洞瀑布➡樟山寺➡政治大學

 

FB_IMG_1566392033257-01-01.jpeg

FB_IMG_1566392037241-01-01.jpeg

回到樹湖步道,續前行往樟山寺。沿著石階步道前行°

 

line_579578301637478-01.jpeg

P_20181108_135427_HDR-01.jpeg

步道延路還有映象造型的古厝,也有民宅主人種植的菜園,接上柏油路往前。

 

P_20181108_135841_PN_1-01.jpeg
 

⬆接上柏油路了,此巷子為老泉街45巷。終於看到官方台北大縱走指標又出現,取右樟山寺。

 

P_20181108_141152_HDR-01.jpeg

來到樟山寺,跟衆神參拜祈請登山平安,此地可補充水源,休息,去洗手間洗淨。
 

P_20181108_141307_1-01.jpeg

P_20181108_141230_DF-01.jpeg

 

⬆續行,往政治大學的飛龍步道,飛龍步道口在金爐旁邊的樟山寺步道,往政大0.8k,叉路也可往指南國小步道。

 

P_20181108_141349_HDR-01.jpeg
⬆繼續陡長石階下坡路。這裡路跡不是很明顯,進入政治大學後山校區°飛龍步道會跨越政大校區。

P_20181108_143034_HDR-01.jpeg

P_20181108_143053_HDR-01.jpeg

⬆ 一路下行終於抵達南縱走步道終點°没有再續走校區內°沿著環山三道產業道路)下行,過橋出校門,續行指南路搭車賦歸°

 

 

 

 

 

 

 

 

文章標籤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市和平區]

 

屋我尾山步道



 

 

#谷關七雄老三#屋我尾山(大雪山線#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每年預計抓熊的時間又到了,今年年底10 月~12 月期間,4人抓熊特攻隊此行準備抓熊去,預計攻略屋我尾山步道及八仙山步道°

 

🎀走完屋我尾山,到谷關市區用餐,泡温泉,今晚去谷關大道院休息借宿,早晨起床下大雨,大夥討論先吃早餐,等雨小點再攻八仙山,天空不作媒,下不停只好打道回府,提早回台北,下次再戰°

天象變化多端,到了台中市區没下雨,“明毅”提議去走台中最高峰“頭嵙山”°

 

👥成員:

權哥、輝民、以忠、明毅


 

💢交通資訊:

 🚗開車:

(北登山口)國道4號→台3線→往東勢方向至東勢大橋右轉台8線→至雙崎工作站左轉東坑街→接大雪山林道→大雪山林道31.3公里處進入登山口。

(南登山口)國道4號→台3線→東勢方向→台8線麗陽營區(台8線31.2公里處)→由麗陽營區後方〝十文巷〞進入登山口。

 


檢視較大的地圖

 

🛑屋我尾山,海拔 1796 公尺,三等三角點 ,NO:6584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在谷關七雄中高度排名老三°

💢登頂共有三條登山路線:

🔖第一條比較艱辛為從谷關大道院進入東卯山縱走屋我尾山,登山社團一般在東卯山登頂後,抓一支三角點後直接往屋我尾山走,起先須走一小段難度極高的鐵網護坡的危險瘦稜段處,走在亂石堆崩塌上後才會進入東屋路線°

🔖第二條路線為傳統路線從橫貫公路旁快到谷關前的麗陽營區旁登山口又稱為麗陽線官方稱南入口,步道全長3.8公里爬升高度達1000公尺°

🔖第三條路線在位置大雪山林道 31.2K又稱大雪山線,其中大雪山線最為輕鬆,官方稱南入口,從大雪山線登山口海拔1993公尺到三角點海拔高度1796公尺爬升高度僅僅只有約197公尺,全程共計2.3公里,是谷關七雄最容易抓到的三角點°

 

谷關七雄連結:

🎯波津加山:https://mayyy5438.pixnet.net/blog/post/317826486-

 

🎯東卯山:https://mayyy5438.pixnet.net/blog/post/317960118-

 

🎯唐麻丹山#蝴蝶谷瀑布:https://mayyy5438.pixnet.net/blog/post/318026472-

 

🐾行程記錄:

 

line_328032488809338-01.jpeg

⬆抵達了屋我尾山登山口,位置在大雪山林道31.3公里處。

這裡有汽車停車格,但是停車位數量少,少數人是純來這裡泡茶避暑佔用,停不下可能要停路邊了,機車也沒有專屬的停車位須要找地方放了。

登山口就在這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廣告牌樓後方。廣告看板下方立了一座屋我尾山步道的木樁,代表登山口就在此。登山口前廣場是一個整理裝備及拉拉筋活動不錯的腹地°

 

line_328037778024753-01.jpeg

line_328041138388293-01.jpeg

⬆步道下切看見高大的巨木迎接我們到來,往屋我尾山三角點要從他們中間穿越過。

 

line_328043822744907-01.jpeg

⬆往上抬頭看藍藍天際陪襯著綠意盎然的林相,走在樹陰下特别舒適走起來還蠻輕鬆°

 

line_328048374218968-01.jpeg

⬆這條登山步道路跡清楚,也有指標標示明顯,一條路一直走,高低落差不大好約197公尺,只須走2.3公里,由高海拔走下低海拔算是蠻輕鬆的路線,可以說是谷關七雄中最容易到達三角點的一條路線。

 

line_328051565441883-01.jpeg

⬆沿路都走在蓊鬱山林下還蠻涼爽舒適,這條路線為谷關七雄中屬於新手入門練習健走登山步道。

 

line_328058476610630-01.jpeg

⬆前段緩緩的下切,路面平整鬆軟還蠻好走的,幾乎不須要煞車,沒有登山扙也沒問題。

 

line_328061995629848.jpg

谷關七雄屬於國家級步道,林務局步道的規劃整建山徑步道,走起來安心許多,從文明開車來到這裡親近山林,探索山林裡世外桃源。

 

line_328065893224065-01.jpeg

⬆走在這綠意盎然的森林裡,高聳挺拔林木,穿梭漫步在林間小道,欣賞森林風景,享受一趟芬多精森林浴之旅。

 

line_328077912569008-01.jpeg

⬆舒適木棧道,建造木棧道給登山者行走安全,也防止土石的沖蝕。來到相思林區,路線依然清楚平緩好走,輕鬆邁開大步前進。

 

line_328071868365886-01.jpeg

⬆來到木梯再加拉繩攀升,這座木梯是為倒木而建,爬行過程要注意安全,過了木梯準備拉繩攀登。

 

line_328081129384007-01.jpeg

⬆來到屋我尾山特定落葉地毯區,走起來蠻舒服又暢快,腳步也沒感受到疲累。

 

line_328084613857495-01.jpeg

⬆來到緩坡區域,輕鬆自在、漫步欣賞四周的原始林景色,一路上沿途有著茂密舒適的杉木林,及闊葉撲成的地毯步道。

 

line_328088563756765-01.jpegline_328097630747282-01.jpeg

⬆樹林生長茂盛,全程都走在樹蔭底下,充滿著綠意盎然,舒適宜人,森林步道景色幽美,四週蟲鳴鳥叫聲°

 

line_328106849588789-01.jpeg

⬆⛰️屋我尾山北峰,海拔 1782 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

 

line_328111635045818-01.jpegline_328117268486858-01.jpeg

⬆繼續前行,終於登頂,休息午餐,把準備的午餐和現場簽到簿簽名留念。腹地並不大,能夠容納我們在此休息°

 

line_328123835948314-01.jpegline_328139304808620-01.jpeg

⬆⛰️屋我尾山:谷關七雄之老三,標高 1796 公尺,三等三角點,編號 6584°三角點四周, 有條是屋我尾山傳統路線麗陽線步道口,爬升高度1000公尺,來回需七小時,但步道封閉°

 

line_328143169487317-01.jpeg

⬆回程時,悠閒漫步在原始森林,綠意映然景緻,呼吸原始自然及清境的空氣,享受林間的寧靜,徜徉森林浴之旅,回到登山口休息,整理裝備回谷關大道院休息。



 

🛑谷關七雄交通工具資訊:

🚌公車:

行經豐原客運東勢站,前往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可以在此客搭程,但只限六日,班次不多請洽官網。

 

🔖 時刻表 :

http://www.fybus.com.tw/data/city/252.htm

 

🔖 營運路線圖

http://www.fybus.com.tw/data/city/252.jpg


 

💢谷關七雄步道沿著中橫公路的客運站牌到登山口的方式:

 

🔖屋我尾山(麗陽線)➡站牌離登山口最近,僅須約10分鐘就抵達登山口°

 

🔖東卯山➡約25分鐘抵達登山口°

 

🔖波津加山➡客運總站到登山口(到梢來步道)約25分鐘抵達登山口°

              ➡客運總站往郵局旁往波津加山登山口約28分鐘(一般我建議走客運站對面比較快)°

 

🔖馬崙山➡客運站牌散步方式約60分鐘可抵達新臨時登山口,進入抵達主要登山步道也僅5分鐘內°

 

🔖白毛山➡客運站牌到登山口也是大約60分鐘可以抵達°

 

🔖八仙山登山口➡則是在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內,可搭乘客運進入,只是須到收費站下車買票,繼續搭車上山,應該只到第一停車場遊客中心前八仙山站,那裡離登山口 也還有一段路°

 

🔖唐麻丹山松鶴線➡客運站牌雏登山口非常遠,時間上會超過一小時,不建議徒步前往登山口, 建議開車°

 

 

 

 

 

文章標籤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富士山富士口線

我和富士山之間的緣分, 是在同事“勇良”閒聊中,得知他大舅子“國瑋”每年在他丈人“邱爸”生日的當月會帶他去走富士山,今年是最後一條線(前三條他們已走完, 這次走完不會再走富士山),問我有沒有意願和他一起去,心中浮現“我願意”,在百般波折我也打動“真真”跟著我去 ,加上“國瑋”百忙辛苦中,一路帶著我們往富士山邁進°

此次成員:我、愛妻“慧真”、同事“勇良”(良良)、領隊“國瑋”、邱爸(國瑋爸)、邱爸好友“ 寶珠姐”、“銘琴姐”、Wesley大哥....等一行9人°

富士山富士宮口2-01.jpeg

 

💟登山資訊官方資料:(參考)

上下山距離:同一條路線5公里,上山時間至少5小時,下山下山時間至少3.5小時。

五合目高度:2400公尺,山頂海拔:3715公尺。

路線特色:位在富士山南側,登山道距離短、上山下山同一條道路、山頂離劍峰最近、是僅次吉田路線深受歡迎的路線。不過因為坡度陡峭,高度爬昇就快,需注意高山病發生。

登山道:新五合目至新七合目都是岩石較多的坡道,而從新七合目開始至九合目的道路則充滿較多岩石,且因海拔高坡度陡,特別耗費體力。過了九點五合目的胸突山莊後離山頂即不遠。

“富士宮路線”是四條路線中距離最短、海拔落差最大,登頂時間最短的,最高的山屋在山頂上(今晚就睡在此),爬起來外面直接看日出,不用像其他山屋需要半夜起來再耗費一兩個小時登頂,既然要累就第一天累個徹底。

 

👣我們行走路線:

「富士宮口五合目」

=>「頂上富士館」

=>「御來光」、「劍峰」

=>「缽巡」半圈

=>  吉田口線

 

🛑第一天日本富士山富士口線

#交通篇#行進篇

PhotoGrid_1557407484097.jpg

JR東海道新幹線「新富士站」、JR東海本道線「富士站」、「富士宮站」、「三島站」,前往富士宮路線的登山口「富士宮口五合目」

PhotoGrid_1557408727905.jpg

前往富士山登山,也有富士山登山巴士可以前往,分為四條路線,班次較少,建議出發前可以再確認一次時刻表。

這次我們是租車接送方式,接駁到登山口(單趟)

 

PhotoGrid_1557408670579.jpg

抵達登山口,做好登山前的基本暖身運動後,準備開始攀登富士山富士口線

 

FB_IMG_1557496719854.jpg

抵達富士宮五合目--在停車場旁的休息站休息用早餐,適應高山環境(可購買「金剛杖」),此行因時間滿緊湊,烙印金剛杖需排隊,時間上無法容計就打消買金剛杖念頭   😭

 

登山口1.jpg

登山口停車場已停了許多車,這裡也有遊客中心可以進去看看,有紀念品、金鋼杖,食物...等,還有免費的廁所(上去以後上廁所都需要費用200~300日幣左右),休息吃早餐°

 

登山口2-1.jpg

從富士山口登山口五合目起登,在此留影紀念

 

登山口.jpg

今日的氣温,登山時間

 

登山口2-5.jpg

登山口

 

登山口2-3.jpg

富士登山記念碑

 

起登2-3.jpg

高興起登,是一條漫長的路要走,先調整心情一下

 

起登2.jpg

互相扶持

 

6 口1.jpg

FB_IMG_1557496732313.jpg

😀六合目-雲海莊、寶永山莊(寶永第一火山口)-2490M

 

FB_IMG_1557320873041.jpg

FB_IMG_1557320855306-01.jpeg

FB_IMG_1557320858567-01.jpeg

寶永第一火山口周圍火山岩景點

FB_IMG_1557320879734.jpg

休息一下,再出發

 

7口新.jpeg

😃新七合目-御來光山莊-2790M

 

7 口.jpg

😥元祖七合目-山口山莊-3030M

 

FB_IMG_1557320888997.jpg

FB_IMG_1557320915644-01.jpeg

登山客,延著之字型步道,踏著火山石灰岩路,努力向上走

 

line_106101515405469-01.jpeg

每個路線的合目都有賣金剛杖

 

8口-01.jpeg

😞八合目-池田館-3220M

 

FB_IMG_1557320869441.jpg

繼續加油

 

PhotoGrid_1557406319821.jpg

木柱竟被插滿了硬幣,大概有許願的作用。

 

line_77907177577226.jpg

在神社前的“富士市岩淵鳥居”看去,富士山頂就在前方。

 

FB_IMG_1557320909221.jpg

八合目-富士診療所(救護所)

 

9 口1-01.jpeg

😩九合目-萬年雪山莊-3460M

 

FB_IMG_1557320938566.jpg

等著一群外國人在這裡嬉笑怒罵完,在岩石上,留下登峰駕霧的倩影

 

FB_IMG_1557500325942.jpg

9.5口.jpeg

 

😭九合五勺- 胸突山莊-3550M

 

line_77908934074881.jpg

PhotoGrid_1557405940242.jpg

😌「頂上富士館」

位置就在富士宮路線的山頂,在淺間大社奧宮旁邊,離劍峰、山頂郵便局都很近。晚上7點這邊就會門禁鎖門,一定要在7點前抵達,用餐(晚餐)咖啡飯,睡覺的地方是隔間大通舖(隔音很差),有枕頭、棉被加一條毛毯(不常清理換洗,有沙土跟潮濕感),床位之間滿近,很擁擠。廁所更不用說(臭到不行),幾乎每個人也直接穿著登山衣服睡覺,刷牙洗臉也省了。

line_77910033326339.jpg

富士山本宮浅間大社的「奧宮」,日本最高的神社,鎮守富士山頂的神社,主要祭祀浅間大神。 隨著富士山開山而開放參拜,這裡的「御朱印」更是有別於山下的本宮,含有富士山熔岩的砂,更具有收藏意義。各式各樣的御守,很棒的紀念品。是日本國內約1300座淺間神社之總本宮、富士信仰的中心地,祭祀對象就是富士山的神靈。

 

images.jpeg

山頂郵便局,在登山季節無休「富士山頂郵便局」選購紀念品、寄明信片給自己或親朋好友,在富士山頂寄明信片、集特色章、買登山證明書的人們,絕對要注意山頂郵便局的營業時間,上山時,已休息,下山太早,没開門,真是太可惜~

 

📢所謂的幾合目,像是海拔高度分段點兼休息站,這裡有販售飲料、餐點、上廁所(上一次要收清潔費200~300日圓)或是住宿休息°

 

••••••••••••••••••••••••••••••••••••

🛑第二天日本富士山富士口線

#攻頂篇

FB_IMG_1557321044085.jpg

早晨3:00起床攻頂,帶上頭燈、穿戴好禦寒衣物開始攻頂,莊主說我們是第一批開放攻頂~~

 

FB_IMG_1557321055505.jpg

要到達海拔3776公尺的富士山最高峰劍峰,必須通過馬背,這裡坡度很大、爬這坡度調整呼吸就很重要,而且兩邊都是懸崖的沙坡,有圍籬、欄杆,安全無疑,踏穩腳步向前走,由於山頂天氣多變,並不是人人有機會能夠到達。

 

line_77911924129463.jpg

抵達3,776m的山頂,靜候日出「御來光」美景

 

劍峰2-4-01.jpeg

劍峰,海拔3776公尺的富士山最高峰

 

變電所火山.jpg

峰頂設有氣象廳東京管區氣象台的富士山測候所。昭和11年(1936年)搬至現在的位置 - 劍峰,以觀測及蒐集風向、風速的數據。因為氣象衛星的發展,平成11年(1999年),這個測候所需去功能及必要性,且維修困難不易,決定關閉,不再派人駐守。直到平成16年(2004年)才安裝自動,觀測氣溫、氣壓及夏季的日照時數。

 

變電站三叉路口.jpg

氣象廳東京管區氣象台的富士山測候所,三叉路口往缽巡方向前進

 

FB_IMG_1557321052854.jpg

FB_IMG_1557321063498.jpg

影富士

藉由陽光的照射,富士山的輪廓投影在雲海或山腳下的狀態。登富士山時記得從山上往下看,有機會能看到富士山影子映在雲海上的特殊景象。只有天氣好才會看到的富士山影子---影富士,真的覺得一路上都好幸運~~

FB_IMG_1557321092381-01.jpeg

沿途為火山岩地形,且會越來越荒涼,但一路上有很多登山客。

 

line_77919388966856-01.jpeg

圍繞山頂火口走一圈稱為“缽巡”,大約需要40分鐘,沿順時針方向比較常見,但這樣通過馬背是上坡所以也有人選擇逆時針缽巡,當然從陡滑的馬背下坡也不是那麼容易。

 

火山口2.jpg

火山口3.jpg

火山口1.jpg

登山口石灰岩地形

 

line_77884019220516-01.jpeg

在如此惡劣的火山岩灰地形,延著火山口前進,接上吉田口線

 

FB_IMG_1557321102946.jpg

富士山頂上奧宮,也就是地圖上久須志神社。從劍峰接著走下採順時針方式往吉田口方向走。

 

line_77918504289513.jpg

富士山頂上奧宮,沿途還會經過東京屋、扇屋、山口屋,看到一群人排隊等烙印金剛杖,看來需要花費蠻多時間等待。

 

FB_IMG_1557321076742.jpg

下山時,更要小心翼翼登山道的高低差,以及很滑的砂土、塵土飛揚(記得帶口罩或頭巾),連續幾次滑倒,人很多常有碰撞情事,總而言之,一切安全至上。

 

FB_IMG_1557321083236-01.jpeg

吉田線下山途中

 

line_77884802591140-01.jpeg

到吉田口線及須走口線下山交叉口,每年都有很多外國朋友,來此朝聖

 

line_106093651894534.jpg

抵達吉田口下山道,吉田口登山口, 邱爸在此留下記念

 

line_77925287164250-01.jpeg

line_77925629366906-01.jpeg

快到吉田口線登山口途中,有馬場馬伕,以馬載運方式,接駁體力不濟的登山客,但需要費用

 

line_77924762731906.jpg

抵達吉田口五合目,該地為砂礫遍布的台地,生長著高度較矮的日本落葉松,穿過前方的林地,綠地。

 

PhotoGrid_1557410494233.jpg

河口湖富士山吉田路線的五合目,紀念品店「雲上閣」的前方廣場休息, 五合目紀念品店裡就是五合目的簡易郵局上廁所°

PhotoGrid_1557411335443.jpg

走到人生疲憊,去泡個温泉,洗個澡,真是好舒服

 

PhotoGrid_1557407074217.jpg

搭乘登山巴士下山 ,河口湖馬駅撘乘高速巴士-富士急行

 

 

😀終於完成富士山登頂成功😀

 

 

🔖登富士山時間資訊:

日本人心中的聖山-富士山,冬季可以遠眺銀雪覆蓋的雪富士,夏季也可以來趟登山健行。春秋之際更有漂亮綠葉楓紅點綴,美不勝收。

自2013年富士山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後,登山人數逐年攀升,每年只開放夏天約7月~9月兩個月時間,給一般民眾觀光客登山。

富士山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開始冠雪,山頂的積雪一直要到第2年6月逐漸融化,有時候7月中旬仍舊會有殘雪。因此每年的7、8月份是攀登富士山的最佳季節,其他季節封山。而8月份颱風數量增多,故推薦7月中旬登山最為適宜。

富士山高達3776公尺,各登山口基本都在2000公尺以上作為起點,所以難度不算很大,平常有體能訓練肌耐力訓練也能攀登,每年有萬人上攀登富士山,擁劑情況可想而知。選擇登山日,盡量避開週末日、日本的國定假日,不要選擇這種日子,人擠人上山。

 

🔖富士山資訊網:

💢日本觀光局:https://welcome2japan.tw/location/regional/gifu/index.html

 

💢富士山登山指南:

http://app.fujiq-resorts.com/fujitozan/access/lang/tw/

無論是行程規劃、路線選擇,或是富士山周遭的觀光景點,都全包進去了,有繁體中文可以閱讀°

 

🔖登山路線:

富士山一共有4條登山路線,分別是吉田口、須走口、御殿場口和富士宮口。每條路沿路都建有山小屋,在登山季節對外開放。每條路都分為上山路和下山路。其中吉田口和須走口在八合目以上是一樣的,因此從吉田口下山在八合目務必注意路標。

🏷️吉田口:歷史最悠久,五合目離山頂比較近,因此登山人數最多,路邊山小屋和商業設施也最多。五合目標高2305公尺。

🏷️須走口:五合目到六合目之間有很大的一片森林。五合目標高2000公尺。

🏷️御殿場口:是難度最高的路線,五合目離山頂最遠,下山時可以順大砂石坡狂奔,並且可以從側面觀察寶永山。五合目標高1440公尺。

🏷️富士宮口:五合目離山頂最近,但是岩石很多,主要是關西和名古屋方面的遊客。五合目標高2400公尺。

網路資訊:

 

🔖富士山保全協力金--自由捐款

富士山在2013年6月22日正式獲選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為了保護在地的生態與環境清潔及改善登山相關設施,並提供更豐富的富士山相關文化資訊,採自由捐獻1000日圓的入山維護費,共同維護富士山的環境,才能永遠看見它的美麗。捐贈者可獲得紀念品(一本小冊子、胸章、收據、貼紙和木頭小吊飾等)°

 

🔖金剛杖+山屋烙印

每個路線的五合目都有賣金剛杖,富士宮山屋烙印一律200日圓,頂上淺間大社奧宮烙印是用錘子蓋印300日圓,將金剛杖拿到淺間大社奧宮蓋上終點站的燒印°

 

🔖登頂證明申請

在富士山最高峰劍鋒合影以後,可以在網站申請登頂證明書,線上信用卡付款後,申請付款後會寄送到台灣。這個部分只要有照片證明,隨時都可以上網申請。

 

🔖住宿:

💢頂上富士館官網

網路資訊 :

http://fujisanchou.com/guide-for-tw/

 

 

🔖交通資訊:

💢Yahoo日本交通路線情報:https://transit.yahoo.co.jp/

 

💢(富士山地區) 河口湖-富士急公車

https://highway-buses.jp/chi/course/kawaguchiko.php

 

 

🔖預報氣象資訊:

💢日本氣象廳(局):https://www.jnto.go.jp/weather/chc/index.php

 

💢tenki.jp:

https://tenki.jp/lite/

日本氣象局的山之天氣預測,準確度很高。App搜尋:tenki jp

 

後記:

自己體力有自信,想挑戰自己,「彈丸登山」就是我們登山所稱「單攻」就可以省去住宿費。但相對的,既已徹夜登山,那麼當停下來休息時,務必跟山屋買熱食補充身體熱能,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態,開心上山,安全下山。

 

 

 

 

登山口.jpg

文章標籤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