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貢寮區&宜蘭縣頭城鎮]

 


#草嶺古道#福隆火車站#雄鎮蠻煙碑#金字碑#虎字碑 (貢寮)#大里火車站

 

標籤:
#草嶺古道#福隆火車站#雄鎮蠻煙碑#金字碑#虎字碑 (貢寮)#大里火車站#淡蘭古道#淡蘭北路#芒花#遺跡遺址
 
 


檢視較大的地圖

💢今日全家人出遊去踏青,選擇較平緩好走,路徑明顯的草嶺古道°正值芒草季節,人潮滿滿,親子活動出遊的家庭蠻多的,可見這條路線是很適合大人小孩一起活動的健行路線°
每年的11月,東北角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都會舉辦為期1個月的「草嶺古道芒花季」登山活動,此時正是賞芒的好季節,滿山遍地的芒花,迎風飄渺、搖曳生姿,宛如海浪般的壯闊景象,讓登山的遊客留下難忘的回憶。


 

🛑交通資訊:

 

🚗開車:
【福隆火車站】國道1號八堵交流道下,轉走瑞濱公路,再接台2線濱海公路至福隆,沿省道台2線、台2丙前往遠望坑口,再由遠望坑街進入古道起點,再沿步道即可到達草嶺古道登山口。

 

【大里火車站】國道1號由八堵交流道下,接台2線濱海公路至大里天公廟,即可到達大里遊客服務中心及火車站。

 

🚌交通工具:
【福隆火車站】
火車:搭乘北迴鐵路(宜蘭線)至福隆站,再沿步道即可到達草嶺古道。
【大里火車站】
火車:搭乘北迴鐵路(宜蘭線)至大里站下車,沿標示即可抵達登山口。

 

客運:
1.搭乘國光客運往羅東、宜蘭方向之班車至福隆站,再沿步道即可到達草嶺古道。 
2.搭乘基隆客運往福隆方向之班車至福隆站,再沿步道即可到達草嶺古道。
 
Trailsmap04.jpg
🛑草嶺古道:[ 參考網路]
連接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與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山區的步道,亦是東北角最具代表性的歷史人文健行古道,是19世紀台灣北部與東北部、淡水廳與噶瑪蘭廳的官道路段。經過新北市及宜蘭縣兩縣市分界山的「草嶺」,故稱之為「草嶺古道」。
「草嶺」之名得自海拔較高處道旁山嶺芒草生長茂盛,幾乎不存其餘樹種。古道長約8.5公里,途中有雄鎮蠻煙碑、虎字碑等古蹟,於埡口及宜蘭縣部分可遠望龜山島。
此段古遺址,以「雄鎮蠻煙」碣和「虎」字碑為最。除此之外,散布在古道上的人文遺跡,尚有跌死馬橋、土地公寺和客棧遺址。
草嶺古道在夏季時期野薑花花香漫山飄香、秋季期滿山五節芒花盛開白色花草隨風搖曳,埡口之處可遠望龜山島,是東北角海岸國家步道最受歡迎的健行路線。
在運輸用途失去效益後,古道近年來已成為熱門景點,目前由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負責經營管理。
 
🐾行腳記錄:
 
下載-01.jpeg
 
今日選擇搭乘交通工具“火車”,由汐科站到福隆車站°
 
116485484_m-01.jpeg
 
出車站一定先要去排隊買福隆便當(4 個,食量大可要多買1個)°
 

line_117506389291009-01.jpeg

line_117509881242675-01.jpeg

準備好午餐,出發前記得先到車站旁洗手間解放一下,不然就要到遠望坑公園了,沿著指標前行,路旁有機器人藝術創作品°
 

FB_IMG_1565008721944.jpg

1538311487-3882527916_n-01.jpeg

依循指標,過隧道後,接上產業道路 (虎子山街),由福隆車站後方之虎子山街,翻越虎子山直達遠望坑。該路徑全程需步行約一小時,唯最後一段十餘分鐘路程為下坡山徑,雨天容易路滑,遊客應注意安全性。
 

line_117520152974910-01.jpeg

line_117515949562047-01.jpeg

前段為產業道路,沿途沒有遮蔽物, 要做好防曬措施°
 

line_117509881242675-01.jpeg

沿途走在青翠茂盛,林間小路,就比較涼爽些許°
 

FB_IMG_1565008727612-01.jpeg

line_117529895569802-01.jpeg

line_117525101371106-01.jpeg

沿途會經過幾户農家,遠處可眺望到梯田式的農田區域°
 

FB_IMG_1565008774344-01.jpeg

FB_IMG_1565008736367-01.jpeg

來到叉路口繼續前行遠望坑公園,此路徑為下坡山徑,雨天容易路滑,遊客應注意安全性。
 

line_117533003474541-01.jpeg

496050359_m-01.jpeg

到達遠望坑親水公園,位於遠望坑口進入草嶺古道約1.1公里處°左側小型河谷平原,原本為農地,還是有農家在此耕作,現已改建成親水公園。在此可做為休息點,有洗手間,還有販賣機,可停留於此玩水嘻戲°
 

FB_IMG_1566299123778-01.jpeg

PhotoGrid_1565096154920.jpg

來到溪流兩旁建有木製步道、橋樑及涼亭,遊客們穿梭其中可在溪畔大草原漫步休息,欣賞大自然風光,亦可觀賞溪裏成群的臺灣溪哥魚和苦花魚°
 

FB_IMG_1565008794885-01.jpeg

FB_IMG_1565008879739-01.jpeg

跌死馬橋:以前為木製,下過雨後木板濕滑,商人座馬經過時跌落橋下,故此得名°
 

FB_IMG_1565008781947-01.jpeg

古道沿途可見夾道的常綠闊葉樹林和人工栽培的針葉樹,以及最具亞熱帶雨林特色的筆筒樹。
 

FB_IMG_1565008785174-01.jpeg

雄鎮蠻煙碑(三級古蹟):
清同治6年(1867年),台灣鎮總兵劉明燈為了鎮壓山魔所題。此碑位於草嶺古道半山腰,寬336公分、高119公分,每字寬55公分、高70公分。位於古道半山腰、海拔約240公尺處,相傳是西元1867年劉明燈北巡噶瑪蘭,行至山腰之際大霧彌漫方向難辨,並聽說當地常起蠻煙瘴霧危害過往商旅,故就地題下「雄鎮蠻煙」四大字摩崖刻勒在石碑上,藉以鎮壓山魔。
有首古詩描述「雄鎮蠻煙」碑:「『雄』危聳旁其卯星,『鎮』迫龍更抱心胸,『蠻』氣霏霏龍吸雨,『煙』兌亨亨虎吞風。」「雄鎮蠻煙」四字雄渾豪邁勇而有力,現已被列為直轄市定古蹟。(參考網路)
 

060pc12_0-01.jpeg

FB_IMG_1565008801181.jpg

中途有處觀景亭及野餐區,腹地滿大,登山健行者走到此正值中午,幾乎都在此休息午餐,用水不缺,還有洗水手間°
 

FB_IMG_1565008866048-01.jpeg

虎字碑(三級古蹟)位於離古道最高點約130公尺處,海拔約330公尺。同治6年(1867年),劉明燈路經之處被風暴所阻,取《易經》「雲從龍、風從虎」之義,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其字寬40公分、高1公尺,為草書字體。
與摩碣同為直轄市定古蹟,從這些彌足珍貴的歷史古蹟,可窺見先民蓽路襤褸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
沿著緩坡上升一路經過古樸的跌死馬橋、仙跡巖、「雄鎮蠻煙」摩碣以及「虎字碑」,一路緩坡,芒草微風飄逸, 來玩個瑪莉跳,距離峰頂的觀景亭就不遠了(參考網路)
 

line_117559656124687-01.jpeg

PhotoGrid_1565095972853.jpg

PhotoGrid_1565096014114.jpg

沿著緩坡上升一路經過古樸的跌死馬橋、仙跡巖、「雄鎮蠻煙」摩碣以及「虎字碑」,一路緩坡,芒草微風飄逸, 來玩個瑪莉歐跳,距離峰頂的觀景亭就不遠了°
 

line_117580210649366-01.jpeg

line_117592811368007-01.jpeg

來到埡口處有一平台,為整條古道地勢最高點,向南可遠眺太平洋、龜山島及宜蘭縣頭城鎮大里聚落。古道西側山丘上建有觀景亭,視野更佳。
 

line_220934985550582.jpg

FB_IMG_1565013059577-01.jpeg

到達草嶺古道啞口,整個行程已經快完成,虎字碑來的遊客很多,整個啞口平台腹地滿滿人。拜完土地公繼續我們的行程°
 

PB210084-01.jpeg

下切石階步道下行往大里天公廟,共有九段石階步道,幾乎横切產業道路。其中第五段所在便是客棧遺址,第八段則是護管所舊址。
 

FB_IMG_1565008856049-01.jpeg

來到護管所舊址整修完畢,整個感覺煥然一新,先去上個洗手間,這裡還有販賣機,可在這補充水源。
✳️護管所:(參考網路)
原為林地護管所,興建於1970年,防護森林發生火災、盜伐、濫墾之情事。1990年,改建為旅遊解說服務站,以滿足日益增加的遊客需求。繼續選擇石階步道,最後一段之後,就會一直走產業道路。
 

A79022-01.jpeg

南陽.jpeg

到達大里天公廟-慶雲宮,來此先去拜拜。這裡有時會提供平安齋,素食是鹹粥,葷食是米粉湯。大里天公廟:本名慶雲宮,建於1836年,主祀由福州供奉來台的玉皇大帝。
平時香火鼎盛,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九是當地慶典「拜天公」之日,會有從各地來參拜的信徒。廟下方有一大石,上有何應欽將軍親筆所題「蘭陽第一勝景」字蹟。
 

FB_IMG_1565008870321-01.jpeg

經大里遊客服務中心,位於大里天公廟南側,裡面可有供應水源,旁邊也有洗手間,不停留繼續向前走,沿台2線,過涵洞來到大里車站
 

FB_IMG_1565013077953-01.jpeg

❤️等候火車,完成今日的行程,非常感謝天公伯給個好天氣,走起來蠻順利°

 
🛑淡蘭古道(草嶺古道段):
(參考網路)
是先民開闢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的淡蘭古道中的一段,亦為目前僅存的路段之一,屬古代淡蘭古道北路一部分。
 
淡蘭古道的開闢大約:
1790年後,當時由白蘭氏開闢暖暖經十分、楓仔瀨、頂雙溪出宜蘭的山路°
 
1807年,臺灣知府楊廷理開闢了自四腳亭經蛇仔形至頂雙溪,越草嶺以出宜蘭的山路。
 
1823年臺灣北部望族林平侯(林本源之始祖),因當時艋舺、萬華到蛤仔難(噶瑪蘭)的交通非常不便,而斥資拓修楊廷理所開之路線。
 
1856年,林平侯之子國華繼承父志,修築基隆經瑞芳、頂雙溪到三貂嶺的路線,從此淡蘭通道成為暢通東西之間的重要孔道,行旅興盛達百年之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的頭像
    權哥&真真 行腳記

    權哥&真真的行腳記錄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