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桃園市大溪區]

 

#十一指古道#大艽芎古道#溪洲山

桐花五月雪賞桐、古道山徑連登頂

 

💢標籤:

#十一指古道#五月雪#賞桐花#大艽芎古道#溪洲山

 

🛑今日來到陶博館和239駱克馬的好朋友來去桃園大溪賞桐(五月雪)°好久沒跟駱克馬會友們登山健行,本以為輕鬆健走,加碼再加碼,走到好累好累,大家快樂走完行程°



檢視較大的地圖

 

 

 

 

✳️今日第一段行腳記錄✳️

 

十一指古道

 

💢登山口:

 桃園市大溪區康莊路三段651巷底(義和農村生活村)


 

💢昔日是義和里內柵地區與頭寮城地區的居民,種植樟樹、稻米、茶樹等經濟作物,要運送到大溪後轉往其它地區販賣,特別開墾一條棧道來運送貨物,使得山區的交通與經濟更為便利。當時負責修築棧道的人,有11隻手指頭,後人為紀念他的貢獻,便命名為「十一指崎」,現今稱為「十一指古道」。

古道綠意盎然,樸實優雅,山澗流水潺潺,沁涼入心,百年茄冬老樹矗立在入口,悠悠訴說著過往今來,以及生態埤塘水波盪漾,營造出優美環境及豐富生態。

五月飛雪裝飾而成的白色世界是那麼地令人著迷,看著桐花飄水面上泛起漣漪的畫面更是好夢幻的景致,不愧是以流水桐花美景著稱的十一指古道°( 參考網路)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北二高下大溪交流道➡接112甲往大溪➡左轉台3線➡續往大溪➡右轉台4線➡經坎津大橋往石門水庫方向➡過崁津大橋➡直行至康莊路三段651巷口停車➡在入口處會有「十一指古道」的小標示。

 

🚌大眾運輸:

🔖1.桃園客運➡龍潭站下車➡搭乘臺灣好行巴士慈湖線➡好時節農莊下車後步行。

https://www.taiwantrip.com.tw/line/92?x=1&y=5

 

🔖2.桃園客運5110(大溪~坪林)

於大溪站搭車➡在華聲站下車➡往北步行約0.2公里➡即達康莊路三段651巷口➡依指標即可抵達十一指古道入口。

https://ebus.tycg.gov.tw/NewTaoyuan/Dybus.aspx


 

👣行腳記錄:

 

FB_IMG_1587872450972.jpg

⬆ 四月中至五月初是桃園桐花盛開的季節,大溪是桃園擁有最多賞桐步道的區域,位在大溪近郊的十一指桐花步道,步道不長約0.9K,溪流相伴,桐花沿溪飄流,意境不凡,讓人忘返,步道前段有一棵百年茄冬樹°

 

IMG_20200425_084535-01.jpeg

IMG_20200425_084518-01.jpeg

⬆古道入口就在康莊路三段651巷,巷口就有指標,巷道非常小,行車要小心,抵達巷底是「康莊休閒農業有機部落」°

IMG_20200425_084500-01.jpeg

IMG_20200425_085138-01.jpeg

⬆抵達「逸雲莊休閒農場」,由當地居民結合而農莊社區營造的農場,有提供露營場地、民宿及一日田野生活體驗°提供各式各樣好玩又新鮮的農村體驗活動,帶孩子盡情體驗各種好玩的農村活動°欣賞翠綠凝碧的田野風光,伴著輕拂微風徐行慢步°

 

IMG_20200425_084429-01.jpeg

IMG_20200425_084709-01-01.jpeg

FB_IMG_1587872285766-01.jpeg

⬆路旁有彩色可愛小屋郵筒及玉米可愛造型映象娃娃°

 

IMG_20200425_084626-01.jpeg

IMG_20200425_085043-01.jpeg

⬆途經生態埤塘,映照在埤塘湖面的水面倒影令人驚豔,遠方連綿山巒上一株株油桐花,開滿整遍山間,花開綻放,綠葉白花相間的林間景致,真的有桐花季到來的感覺°

💢生態埤塘

早期因山坡地陡峭,水源保存不易,所以挖掘埤塘儲雨水、泉水等。 十一指古道有多處全年不断的山澗泉,蓄積至埤塘作為灌溉之用,成為動植物棲息的生態區,並營造優美的風景。

 

IMG_20200425_084448-01.jpeg

⬆遠方山巒疊疊上一株株猶如捧花般的油桐花,花開綻放,綠葉白花相間的林間景致,桐花季到來的感覺。

 

IMG_20200425_084555-01.jpeg

IMG_20200425_084641-01.jpeg

IMG_20200425_085207-01.jpeg

⬆在入口處已可見到不少白色落桐,沿途桐花樹開滿花,大家忍不住拿起手機,將這繽紛雪景給拍下來 °

 

IMG_20200425_085740.jpg

IMG_20200425_090051.jpg

抵達水泥小橋上,有遊客把桐花排列心形組合,給人有心心相印的fu°

 

IMG_20200425_085233.jpg

 

⬆沿途都有個斑駁木板說明牌,解說這條古道是由一位雙手共有11隻手指的工頭阿伯所開鑿鋪設的,為了紀念他,所以稱為「十一指古道」。

 

IMG_20200425_085316.jpg

line_680963996559833.jpg

line_680976072468526.jpg

⬆朵朵白皙的油桐花盛開,為整條階步道點上雪白情境,路上遊客在石橋上用桐花片編製成發心型狀。

 

IMG_20200425_085702.jpg

IMG_20200425_085711.jpg

⬆  十一指古道以流水桐花聞名,步道左側有小溪流,潺潺水流,不時有飄落的桐花掉到水池裡,泛起陣陣的漣渏°

 

IMG_20200425_090112.jpg

line_680969279993008.jpg

⬆池塘水面上有美麗的油桐花落在上面,也頗有詩意。

 

FB_IMG_1587872459427.jpg

FB_IMG_1587872471293.jpg

FB_IMG_1587872477559.jpg

⬆十一指古道是桃園市大溪區的迷你型古道,位於義和里往頭寮大池的路途上,古道連接頭寮與埔尾兩地之間,是以枕木階梯及泥土徑為主的步道,很適合全家出遊。

 

IMG_20200425_085854.jpg

IMG_20200425_090000.jpg

IMG_20200425_085824.jpg

⬆古道上最著名的植物應該是路旁這棵百年茄苳樹,這時桐花飛舞時分,百年老樹暫時當個配角°
💢百年茄苳樹
從清朝至今歷經三個朝代,超過170歲的老茄苳樹,茄苳多籽,象徵農業社會需要多子多丁一般。多年前山坡地層下陷,老樹陷落深土中,讓茄苳樹看起來有大小二棵,但其實是同棵樹的枝幹,很特別。居民深信老茄苳樹會守護大家,只要誠心向茄苳爺爺祈願,便會如願,所以大樹上掛滿民眾的祈福卡,為桃園市政府列管珍貴老樹。
( 參考網路)

 

IMG_20200425_090534.jpg

IMG_20200425_090547.jpg

IMG_20200425_090402.jpg

⬆前幾天下過雨,路面顯得泥濘,一路陡坡而上,古道兩旁都是白白的落花,雨後的石階、土泥階梯溼滑,走起來要特別小心°

 

IMG_20200425_091340-01.jpeg

⬆繼續往上走來到一處柏油路,這裡應該就是古道終點,距離大艽芎古道只有不到兩公里的路程°

 

 

 

 

✳️今日第二段行腳記錄✳️

 

大艽芎古道
 
💢標籤:
#油桐花#大艽芎古道#視野好#展望佳#大艽宮#頭寮埤#石門水庫
 
🛑大艽芎古道在清朝及日據時期,即是大溪進入角板山區的重要捷徑,早期居民運用古道來運送農產品,至光復後百吉隧道通車,古道的運輸功能消失,現今成為登山健行的好去處。
當地人念的是「大九芎」,「艽」在字典裡可續做ㄐㄧㄠ或ㄑㄧㄡˊ,芎唸ㄑㄩㄥ或ㄒㄩㄥ,若排列組合,就有四種讀法。「艽」,讀ㄐ|ㄠ,是植物名,如秦艽;「艽」,讀ㄑ|ㄡˊ, 是指荒遠偏僻的地方°
據福安里里長的說法,「大艽芎」的命名是因為這裡曾經長滿九芎樹,是以閩南語發音命名。不過現在於大艽芎古道上並不見九芎蹤影,反而是有不少的油桐樹,是一條賞桐步道。
古道林相豐富,2~3月欣賞楓香嫩綠的新芽,4~5月油桐花的白花、相思樹的黃花、酸藤的粉紅小花,把古道及山巒妝點得多彩多姿、活潑熱閙,登高至越嶺鞍部遠眺石門水庫集水區、頭寮大埤湖畔,美景一覽無遺。(參考網路)
 
💢大艽芎古道登山口:
桃園市大溪區,竹篙厝大艽宮
 
💢交通資訊:
 
🚙開車:
國道3號大溪(慈湖)出口下交流道➡接台4線往慈湖方向前行➡台7線過經國紀念館(大溪遊客中心)後➡慈湖加油站右轉進入➡抵達竹篙厝(約1.3公里)➡穿過新福圳再行駛1公里可達大艽宮前停車場。
 
🚌大衆運輸:
🔖桃園客運5097「大溪-尾寮-竹篙厝」:
大溪總站搭乘,於終點站竹篙厝下車。步行穿過新福圳約1公里可達大艽芎古道入口。
 
🔖臺灣好行巴士慈湖線(慈湖下車後步行)
桃園客運中壢總站➡桃客龍潭➡好時節農莊➡大溪老街➡大溪陵寢➡慈湖
 
 
 
 
👣行腳記錄:

 

IMG_20200425_091420-01.jpeg

結束十一指古道行程,沿著石板小路,行經農場雞舍,路旁許多果樹,繼續往頭寮產道前行°

 

IMG_20200425_091842-01.jpeg

IMG_20200425_092228-01.jpeg

IMG_20200425_092145-01.jpeg

⬆叉路口,取左巷弄,出口路旁有顆朵朵綻放油桐花,大夥在此兜留拍照°

 

line_681116145376858-01.jpeg

 

⬆前行大艽芎古道, 銜接竹篙厝產業道路,一路直行°

 

IMG_20200425_092715-01.jpeg

IMG_20200425_094024-01.jpeg

⬆到了竹篙厝公車站牌左轉,遠處紅磚古厝悠然安靜,這裡是公車的終點站, 站名為「竹篙厝」。
💢竹篙厝
以桂竹或麻竹當作建材,以穿斗式結構搭建的房舍,稱之為「竹篙厝」,此建築多在產竹地區,以此取為地名。
 
IMG_20200425_092654-01.jpeg
 
⬆從頭寮路280巷繼續往前,來到一岔路口,看到「大艽芎古道」的標誌。右側有塊映象大石,題了四個大字「香光山寺」,此區域停了許多車°

 

IMG_20200425_092646-02.jpeg

取左,進入大艽芎古道產業道路,從這裡出發,大約再走800公尺左右的鄉間柏油路,才能到達大艽宮古道的登山口。

 

IMG_20200425_092728-01.jpeg

⬆ 路口處豎立告示牌,此產道被規劃為自行車道,規勸遊客勿開車進入°但並沒有強制性,只是提醒遊客,如要進入,應謹慎慢行°還是很多車,直接開往登山口°

 

IMG_20200425_092852-01.jpeg

IMG_20200425_092945-01.jpeg

⬆前行鄉間小路,一幅田野景象,前方有幾戶人家,遠處可見紅色磚砌成的樓房°

 

IMG_20200425_093008-01.jpeg

 

⬆眼前這座大埤塘,當地人稱之為「頭寮大埤」,水利會分別將兩埤命名為「新福圳」第1號、第1-1號池, 兩池共可灌溉240公頃農地。

 

IMG_20200425_093242-01.jpeg

line_761720654935820-01.jpeg

⬆前面出現兩座大埤塘。道路從兩埤塘中間, 將埤塘分成左右兩池,右池小,左池較大互相連接。兩座埤塘的湖畔林間則群鳥集聚,鳥鳴聲此起彼落。

 

IMG_20200425_093016-01.jpeg

line_761710586263376-01.jpeg

⬆桃園位於台地之上,水源不足,先民來此開墾時, 便積極興築水圳並建立埤塘蓄水,以供農用。頭寮大埤就是供農用便用及對面是依托邦社區大樓。

 

IMG_20200425_093122-01.jpeg

IMG_20200425_093055-01.jpeg

左埤塘的中間有一座「水泥島嶼」極為顯眼,上面有全台唯一的水中土地公廟,當中的土地公是因當時修築水塘,而被移請到福昌宮,形成一奇觀。小土地公廟,這就是著名的大埤土地公。

💢水中土地公
原名為「埤崙慶豐宮土地公」,是當地的開庄土地公,超過200年歷史,當年闢埤塘時商請土地公搬家,但土地公遲遲不肯答應,最後達成協議,在埤塘中間建一座人工小島,土地公供奉於小島上,祭拜時需搭乘竹筏進入或者在岸邊遙祭,非常特別。(參考網路)

 

IMG_20200425_093510-01.jpeg

IMG_20200425_094634-01.jpeg

IMG_20200425_094802-01.jpeg

⬆從新福圳埤塘往前行,產業道路不寬,緩緩而上,進入車輛很多,行走時要小心°漸漸進入山區,沿途油桐花開滿花朵,柏油路上佈滿油桐花,堆疊成壯觀的桐花地毯。


IMG_20200425_094649-01.jpeg

IMG_20200425_094048-01.jpeg

⬆持續前行,沿路至大艽宮,今日車輛,登山健行者,多了許多,古道之旅就此正式展開。

 

IMG_20200425_094945-01.jpeg

IMG_20200425_095023-01.jpeg

⬆ 抵達大艽芎古道的登山口,周遭停滿車,這出入登山口就在此區域,今日由「大艽宮」旁登山口起登。

 

IMG_20200425_095344-01.jpeg

IMG_20200425_095315-01.jpeg

⬆大艽宮廟前有一新立的石碑,碑文說明此廟始於光緒年間,為來此拓墾的先民所立。 這座廟只是一間簡陋鐵皮屋建造。

IMG_20200425_095402-01.jpeg

IMG_20200425_095810-01.jpeg

💢大艽宮

位於古道支線入口處的土地公廟,為清光緒年間墾民供奉,以三粒卵石或三塊石板堆疊而成的「三粒石」土地公原形,已非常少見,仍保存於廟中。
 

IMG_20200425_095428-01.jpeg

IMG_20200425_095615-01.jpeg

⬆走在大艽芎古道的木階上,見一旁佈滿青苔的舊石階,有棵百年楓樹粗壯站立著°
 

IMG_20200425_095910-01.jpeg

IMG_20200425_100009-01.jpeg

⬆從廟旁往上前行,進入大艽芎古道之路。這條步道是聯絡大溪與湳仔溝、百吉、阿姆坪之間的古道。
 

IMG_20200425_100420.jpg

IMG_20200425_100436-01.jpeg

⬆土石山徑,原始原始樸實,涼爽舒適,桐花盛開季節時,雪白花朵在枝頭搖曳,落花鋪滿整個山徑。桐花花開時節,賞花健行遊客,都會特別把花朵排列組合,拍攝入鏡°
 

IMG_20200425_102335-01.jpeg

FB_IMG_1587901459546.jpg

IMG_20200425_102532-01.jpeg

⬆叉路口,取左,先至觀池台欣賞頭寮大埤湖畔美景°

 

IMG_20200425_100505-01.jpeg

IMG_20200425_101659-01.jpeg

⬆原路折返,經沿踩踏著泥土路,緩緩而上,看到了昔日的古道舊石階。
 

IMG_20200425_100600-01.jpeg

IMG_20200425_100608-01.jpeg

沿著土徑向上前行,路旁有些大石雕刻佛教警語,休憩平台,有石椅供山友們休息°

 

IMG_20200425_124137-01-01.jpeg

IMG_20200425_100758-01.jpeg

IMG_20200425_101150-01.jpeg

⬆樸質的石階,邊緣生長著溼滑的青苔,踩踏小心謹慎°滿地桐花遍地,積水小池桐花漂浮水面,美麗極了°

 

FB_IMG_1587901731170.jpg

IMG_20200425_104507-01.jpeg

⬆來到峨嵋台休憩平台,遊客在石桌上,以桐花排列2020心形圖樣,大家以此為拍照有景。大艽芎古道是大溪區在地著名的桐花古道,五月雪山林綻放,滿地雪花遍地,漂於水面上,浪漫風姿、盈溢滿滿°

 

IMG_20200425_104704-01.jpeg

IMG_20200425_105222-01.jpeg

IMG_20200425_105251-01.jpeg

line_697111408557054-01.jpeg

來到越嶺鞍部的菩提嶺觀景台,視野遼闊,可眺望石門水庫集水區、頭寮大埤湖畔美景,以及湖口、桃園、林口、八里、觀音山等風光盡收眼底。

 

 

✳️今日第三段行腳記錄✳️
 
溪洲山(577)
 
💢標籤:
#溪洲山步道#石門水庫
 
💢登山口所在地:
桃園市大溪區,坪林收費站登山口
 
 
💢溪洲山步道(福山巖登山步道),位於石門水庫北側,隔著石門大壩與石門山遙遙相對,為小百岳之一,也是桃園市知名的郊山路線。
⛰️溪洲山是桃園境內的四座小百岳之一,其他的三座是石門山、東眼山和金面山。在石門水庫坪林收費站附近的台4線公路上有一條商店街,最靠近收費站的一家是黃大目豆干,溪洲山的登山口就在它的旁邊。
⛰️溪洲山位於桃園石門水庫北側,海拔H577m,小百岳編號23,三等三角點編號6296,隔著石門大壩與石門山遙遙相對,溪洲山和石門山都名列台灣小百岳,為桃園名山,溪洲山有好幾個登山口。
 
💢大眾運輸:
 
🚙開車:
國道三號大溪交流道下➡大溪市區、慈湖方向前進(台三線)➡走台三乙公路前往石門水庫方向➡過溪洲大橋➡路邊一排商店最右側的「黃大目豆干」商店旁➡有一水泥車道,便是登山口的起點。
 
🚌大衆運輸:
🔖1. 搭乘火車至「中壢火車站」出站後➡循中和路步行至「桃園客運中壢總站」➡轉乘「台灣好行-501慈湖線」➡至坪林收費站下車。
 
🔖2. 搭乘國光客運竹東線至「國光客運龍潭站」出站後➡循中豐公路直行至「桃園客運龍潭站」➡轉乘「台灣好行-501慈湖線」➡至坪林收費站下車。
 
👣行腳記錄:
 

 

IMG_20200425_112329-01.jpeg

IMG_20200425_112347-01.jpeg

結束大艽芎古道支線,來到越嶺稜線,取右往溪洲山(577)寬闊的土徑,沿途有不少古樸舊階,叉路口,右側往溪洲山北峰,不取。 

 

IMG_20200425_112437-01.jpeg

⬆抵達鞍部,這條山路可翻越溪洲山,通往後山的大灣坪,是昔日大灣坪居民往返前山所走的一條古道,又稱「大灣坪古道」,今日加碼到溪洲山。

 

IMG_20200425_112549-01.jpeg

鞍部是五條山路交會處,向右至溪洲山,向左至頭寮山、白石山、湳仔溝古道、總督府步道、百吉林蔭步道等,與其它古道串連。

 

IMG_20200425_113400-01.jpeg

抵達⛰️溪洲山,山友在此設置天幕供休憩,這裡的腹地平坦寬廣,有休憩及早覺會運動設施,供民眾使用。來此,山友非常多,在此休息午餐。

 

FB_IMG_1587872208896-01.jpeg

 

這裡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基石,編號6296。抵達溪洲山頂,有駁坎殘基是清代或日據時代隘勇線上的營盤遺址。溪洲山位於石門水庫北側,桃園溪洲山脈位於石門水庫北側,隔著石門大壩與石門山遙遙相對。溪洲山、石門山都名列台灣小百岳, 為桃園名山。

 

FB_IMG_1587872194065-01.jpeg

IMG_20200425_112847-01-01.jpeg

⬆溪洲山居高臨下,俯瞰石門水庫的後池(攔砂池)及桃園台地的風光美景,好天氣,甚至龜山、林口台地盡收眼底°

 

 

IMG_20200425_121608-01.jpeg

⬆原路折返, 沿稜線下坡路段的舊石階較不完整,部份路段已換成枕木步道。一路循稜前行,起伏不大,沿途遇叉路,直行來到溪石亭°

 

IMG_20200425_121635-01.jpeg

line_680919962926672-01.jpeg

溪石亭是座涼亭供山友們休憩,還有簡易廁所,設置盪鞦韆,木長椅供休息°

 

line_681029263416839-01.jpeg

 

溪石亭休息後,繼續前行,古道路況清晰、修築良好,尤其稜線步道,非常寬好走,全程大多都有樹蔭遮蔽,一年四季皆非常適宜°溪洲山公園叉路口,取直行往九艽芎古道。

 

IMG_20200425_122636-01.jpeg

IMG_20200425_122705-01.jpeg

⬆從溪洲山折返循著稜線,一路向下°叉路口, 右側往白石山路徑,取直行往九艽宮前進,隨即進入質樸的泥土路,林蔭幽雅林相。

 

IMG_20200425_123748-01.jpeg

IMG_20200425_123824-01.jpeg

⬆沿途都是泥土山路,原始質樸°

 

line_681008238515597-01.jpeg

line_681002990190234-01.jpeg

line_681017542694708-01.jpeg

⬆回程大艽芎古道路徑遍布桐花花朵,可見賞五月雪桐花好去處。

 

IMG_20200425_124050-01.jpeg

line_680914631254174-01.jpeg

IMG_20200425_095111-01.jpeg

⬆抵達九艽芎古道另一邊登山口°

 

 

IMG_20200425_132523-01.jpeg

IMG_20200425_132556-01.jpeg

IMG_20200425_132626-01.jpeg

⬆繼續前行,返回十一指古道,結束今日行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的頭像
    權哥&真真 行腳記

    權哥&真真的行腳記錄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