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隆市中山區]

 

#白米甕砲台

 

#基隆#外木山海濱#白米甕砲台#光華塔#卞家牛肉麵
 
 

IMG_20191106_100112-01.jpeg

💢白米甕砲臺
 
位在基隆港口西岸高地上,與東岸的和平島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門,形勢非常險要,砲臺可能早在300多年前的西班牙及後來的荷蘭佔據時代就已設置,因此有「荷蘭城砲臺」之稱,中法戰爭時,法軍曾佔領過,今日之形貌為日治時代所改建而成的。
白米甕砲台,又稱「荷蘭城砲台」、「光華砲台」,位處基隆港口西岸高地,在清領時期,與東岸的砲台一同控制港口進出,地理位置重要,是基隆五大砲台之一,現為基隆市定三級古蹟及休憩景點。
 
制高點觀測台即為白米甕尖,山頂循壕溝,可探無名基石及高速圖根點,循散兵坑、碉堡、基隆燈塔,環繞一圈。
 
 
 
 
🛑交通路線:
 
🚙自行開車:
1.國道三號:至基隆交流道下,由基隆市沿中山一路接中山二路,接復旦路直行復興隧道,接回中山四路右轉光華路,在太白里處左轉上坡路即可到達白米甕砲台 (這是最快的喔!,不過復旦路不好找比較小條)
 
【光華路37巷口】
國道1號於汐止出口接國道3號,於基隆端接港西聯外道路,左轉中山四路,於光華路37巷口附近停車。
 
🚌搭乘大眾運輸:
公車:搭乘基隆市公車301路太白里線至太白里站即可到達白米甕砲台 
【光華路37巷口】
基市公車301、302、304、305:自基隆市公車總站搭乘,於「太白莊」站下車,往前100公尺,抵達光華路37巷口,即可看到白米甕砲台指標。

-64-728.jpg

白米甕砲台詳細地圖( 參考網路)
 
 
👣行腳記錄:
 
 

IMG_20191106_112848-01.jpeg

IMG_20191106_112854-01.jpeg

⬆白米甕砲台為國家三級古蹟,位於基隆市中山區光華路37巷底,又名光華古砲台°

從基隆市到白米甕的路說簡單是很簡單,就一條路一直走,不過很容易就沿著港邊繞一大圈,最近的路是中山二路接復興隧道,可以直接到白米甕砲台路口°

 

IMG_20191106_112400-01.jpeg

IMG_20191106_111012-01.jpeg

IMG_20191106_111722-01.jpeg

⬆從入口處到砲台,約五分鐘,上砲台的路很小會車不易,不過砲台附近的停車規劃到是不錯,停好車後,砲台旁有個小公園,可以看盡基隆港的景色°  

 

IMG_20191106_094104-01.jpeg

IMG_20191106_094116-01.jpegIMG_20191106_094358-01.jpeg

⬆進入砲台入口,直接陡上石階, 沿途都鋪有小石子,走起來很好走,入處有介紹告示牌,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西側的山丘上,扼守基隆港進出門戶。

 

IMG_20191106_094710-01.jpeg

IMG_20191106_094811-01.jpegIMG_20191106_094843-01.jpeg

⬆先從觀測台後端進入則位於最右側的小丘高處,由紅色涼亭旁的階梯上去即可到達,階梯很小而且很陡°

 

IMG_20191106_095259-01.jpeg

IMG_20191106_095449-01.jpeg

站在觀測所上,可將整個砲台全景一覽無遺°

 

IMG_20191106_095543-01.jpeg

⬆三個混凝主柱則是觀測使用的測遠機三角基座°

 

IMG_20191106_100209-01.jpeg

有個圓形陣地是觀測所,位於砲台的西側高地,為砲台命令下達即聯絡通信的指揮中樞,也兼作左翼分觀測所之用。

 

IMG_20191106_095709-02.jpeg

IMG_20191106_095935-01.jpegIMG_20191106_100118-01.jpeg

⬆砲盤座旁的小土丘上綠草如茵,有指揮所、觀測台、涼亭,可俯瞰基隆港區、協和發電廠、基隆嶼,是欣賞夕陽的最佳地點,自清代即有「米甕晚霞」的美稱,是基隆勝景之一。

 

IMG_20191106_100124-01.jpeg

白米甕砲台呈長形平面,砲盤區的四個砲座,每個砲座直徑約15公尺,為堅實的鋼筋水泥所建造而成°

白米甕砲台四個半圓形砲座原配備有安式八吋加農砲。屬於海岸平射砲射擊使用,以攻擊軍艦側舷為主。

 

IMG_20191106_100352-01.jpeg

IMG_20191106_103109-01.jpeg

 ⬆砲台旁側有三根高聳直立的大煙囪,就是基隆地標之一的協和火力發電廠° 
 

IMG_20191106_103426-01.jpeg

IMG_20191106_105619-01.jpeg

⬆來到白米甕砲台的大草原,坐在草地上面就可以看到湛然的海洋,微風吹拂,涼意沁心,是白米甕砲台的另一個特色°

 

IMG_20191106_100550-01.jpeg

IMG_20191106_100606-01.jpeg

⬆沿著海岸旁種了很多鐵樹,草地上也設置許多長條座椅,天氣好時,藍天白雲襯托下頗有南洋風味°

 

IMG_20191106_110102-01.jpeg

⬆白米甕砲台呈長形平面,砲盤區的四個砲座,每個砲座直徑約15公尺,為堅實的鋼筋水泥所建造而成°

 

IMG_20191106_110511-01.jpeg

⬆外側圓環凹溝則是滾輪轉動的軌道位置,用來改變砲口射擊方位°

 

IMG_20191106_110607-01.jpeg

⬆砲座四座胸牆下方配置多個戰時儲彈所(即用彈置場),為戰備暫存的地方,並以斜坡連通下方砲側庫°

 

IMG_20191106_110955-01.jpeg

IMG_20191106_111334-01.jpeg

⬆砲側庫除了作為砲兵臨時待命場所外,也兼作砲台附屬砲側彈藥使用,入口內的擋牆可防護外部彈藥攻擊的影響,庫內有傳聲管已聯繫上部砲座區。

 

IMG_20191106_111222-01.jpeg

IMG_20191106_111234-01.jpeg

⬆砲座後方並設有斜玻道可通往下面的儲彈庫°

 

IMG_20191106_110229-01.jpeg

IMG_20191106_110336-01.jpeg

⬆彈庫上部砲座與砲座間高起的土丘稱做隔推, 除了作為砲兵的側向防護外,並提供良好的防彈效果,以 保護下方的砲側庫°

 

IMG_20191106_100923-01.jpeg

⬆離開砲座區,往觀測所(射擊指揮所)前行, 觀測所置於左側的山丘上,視野比右側觀察台更高遼闊°

 

IMG_20191106_100942-01.jpeg

IMG_20191106_101224-01.jpeg

觀測所(射擊指揮所),由涼亭旁的石階拾級而上,陡長石階步道,高低落差大,走時小心°

 

IMG_20191106_101858-01.jpegIMG_20191106_102034-01.jpeg

⬆觀測所位於砲台東側山頂制高,隱蔽位置,為砲台右翼的射擊指揮中心所在,負責觀察敵艦分布和砲彈彈著點位置°

 

IMG_20191106_101837-01.jpeg

⬆觀測所的構造型式、材料都和日治時期設備都不一樣,有可能是清朝砲台觀測所的遺跡°

 

IMG_20191106_102211-01.jpeg

⬆ 遠眺下面的協和火力發電廠冷卻海水的出口,高度往下看還是頗具氣勢,眺望整個協和電廠及遠處的基隆嶼°

 

IMG_20191106_102338-01.jpeg

⬆原路陡下石階,返回砲盤區,左叉小石階而下,來到民宅旁,有設置洗手間,解放完,驅車到下個行程[ 仙洞嚴、佛手洞]°

 

 
 
 
相關連結完整版
 
 
 
 
 
 
 
arrow
arrow

    權哥&真真 行腳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